图片来源:站酷海洛Plus
分析过程显而易见,患者前两次的检测结果与临床诊断确实不符。为了排除是否检验过程中出现的差错导致结果异常,对该名患者的3个标本进行复查,复查的结果都与当日标本结果基本一致,到底是什么造成了前两个标本的假性低值?患者为非正常妊娠,前两次检测结果明显偏低,第三次的检测结果却接近mIU/mL,或许是因为β-hCG水平过高导致的钩状效应?钩状效应又称HOOK效应,即前后带现象由于抗原抗体比例失调,导致检测结果出现假性低值甚至假阴性的现象称之为钩状效应。钩状效应严重干扰标本的正常测定结果,稍有不慎就会对患者的治疗方案产生严重的影响。于是我尝试使用仪器的稀释模式,将前两次的血液标本稀释倍后进行检测,结果发现2个结果都大于mIU/mL,再用手工稀释10倍,检测出来的结果依旧显示大于mIU/mL,这就说明这名患者的实际血β-hCG大于mIU/mL。而导致前两次检测结果假性偏低的原因便是钩状效应。跟临床汇报解释了原因后,医生反馈说因为前面连续2次的门诊β-hCG结果相符合,所以虽然对结果表示疑惑也并未向检验科提出,不过因为较明显的临床症状和超声检查结果,并没有影响到患者的入院诊断。在行吸宫术次日,复查该患者的血β-hCG已经下降到mIU/mL,符合吸宫术后β-hCG下降的趋势。实验室对于防范HCG钩状效应的改进在正常的妊娠中,血β-hCG的水平范围<mIU/mL,此次测试用的贝克曼化学发光检测系统可以避免β-hCG水平在mIU/mL之内的高剂量产生的钩状效应,这说明正常妊娠的血HCG极少发生钩状效应。但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中,血β-hCG的水平可高达,因此实验室仍需要警惕仪器方面的局限性。对于血β-hCG的检测,吸取本次案例的经验教训,实验室增加胶体金试纸条法进行HCG的初筛,初筛阳性的全部直接采用稀释模式检测,同时联系厂家将直接稀释模式没有结果的测试自动加测原倍测试,初筛阴性的标本则手动选择仪器的原倍模式进行测试。出现钩状效应时该如何处理标本?除了HCG检测,实验室中采用双位点免疫方法检测的项目,例如垂体泌乳素、类风湿因子、肌红蛋白等都可能会发生钩状效应。由于钩状效应发生的不可预见性,及时发现结果的假阴性很重要。在免疫检测中,实验室常采取的措施有稀释法、二步法、金标法等,而同步稀释法是减少钩状效应发生的最简便最直接的方法,免疫检测中稀释法误差小更接近真值,方法也易于普及,且适用于不同规模的实验室。题图来源:站酷海洛Plus
参考文献:
[1]杨杰,李茂城,尹小毛,张鹏,陈永强,曾方银.27项特定蛋白项目检测结果分析及钩状效应的防范方法[J].检验医学与临床,,16(01):8-12.[2]陈林坤,沈稳,蔡雷鸣,侯健,李莉,厉倩.血hCG高剂量HOOK效应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J].检验医学与临床,,04:-.[3]滕晓梅.免疫比浊法用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中产生钩状效应的防范[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36(12):-.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