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超声和超声造影在残留胎盘诊断中的不同运用。
编辑:慢慢
来源:医学界影像诊断与介入频道
胎盘残留是产后30分钟胎盘没有完全排出而有一部分留存在子宫内部的现象,大部分伴有胎盘植入。主要临床表现为产后出血、子宫复旧不良、感染。
临床一般应用超声、MRI、超声造影、HCG、宫腔镜、病理学诊断等诊断方法。
什么是普通超声诊断常见问题?
子宫大,复旧不良——尤其是残留物较大。
宫腔内不规则团块——可能是高回声。可能是等回声,也可能是混合回声,植入型和穿透型残留物交大。(植入深度较深,残留物交大)
胎盘后间隙消失——弱回声,由底蜕膜血管形成。
团块与子宫肌壁分界不清,部分肌层变薄——植入型和穿透型较明显。
团块内或周边有血流信号——有时周边可见丰富血流信号。
什么是产后普通超声诊断困难的原因?
子宫大,肌层回声不均匀;
胎盘皱缩,形态不规则,回声不均匀;
产后子宫复旧,子宫收缩,子宫和胎盘血管收缩,血供减少。
注:1和2两者不容易区分,无法判断是否有残留?残留大小?植入有多深?3增加了血流信号显示的难度。
超声造影的存在大大弥补普通超声的不足。超声造影可以提高微血管内低俗血流的显示,使病灶形态及组织界面显示更清楚。医生可以看到胎盘和子宫肌层和浆膜层的边界,也可以看到子宫肌层的厚度。
超声造影原理
造影剂自子宫浆膜层呈放射状迅速向宫内灌注。灌注顺序的不定与肌层植入深度有关。
正常子宫:造影剂向外→向内依次逐步灌注子宫动脉→子宫肌层外层→子宫肌层内层→宫内膜。
粘连型:子宫浆膜层→肌层→残留胎盘
植入型及穿透型:子宫浆膜层→肌层与残留胎盘。
什么样的患者需要进行超声造影检查?
(1)产后胎盘未娩出或娩出胎盘不完整病史;
(2)剖宫产及顺产时发现胎盘部分与肌壁粘连,胎盘组织娩出困难,强行剥离或钳夹仍有残留,剥离面粗糙伴有出血;
(3)产后超声检查宫腔可见病灶;
(4)自愿进行造影检查者。
什么样的患者禁止进行超声造影检查?
①对食品,药物,白蛋白和其他血液制品过敏者;
②重度肺动脉高压、肺动脉栓塞、哮喘、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
③肝肾功能不全者;
④严重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患者;
⑤有精神病和癫痫病患者。
什么是宫腔病灶观察的要点?
普通超声(CUS)图像分析
回声强度:高回声、等回声、低回声
回声是否均匀
与肌层分界是否清楚
Aldr血流分级:0-3级
超声造影(CEUS)图像分析
增强强度
增强时相
消退时相
增强均匀程度
增强后病灶与子宫肌层边界是否清楚
增强后病灶边界是否规整
较对侧正常子宫是否变薄
残留物与肌层边界
粘连型——边界清楚,分界平滑。
植入型——边界大致清楚,分界较凹不平,深入到肌层。
穿透型——没有明显的子宫肌层,与浆膜层在造影观察中显示边界较清楚。
粘连型——肌层厚度正常
植入型——肌层变薄
穿透型——没有明显的子宫肌层
特殊情况:肌层受压变薄--残留物较大,时间较长。(注意鉴别)
国内有学者认为胎盘和浆膜层的距离初步判断植入深浅,大于10mm浅植入,小于10mm深植入。
我们有不同的看法:
①子宫复旧时间长短的不同,会导致子宫肌层厚度不同。
②残留物的大小也会影响子宫肌层的厚度,尤其是当残留物较大时。
③不应仅看绝对值。我们认为应该与同个病例对侧正常处的肌层厚度相比较。——相对值
案例一:26岁,外院足月顺产后5天,未述胎盘不完整病史。外院MRI:内膜层次不清,肌壁增厚。
普通超声
分析:慢进、不均匀型低增强、增强后边界规整、较对侧肌层未见变薄、分界清楚、快退。
综合分析提示:胎盘残留伴机化,未见植入。
术后病理提示:胎盘残留。
案例二:32岁,足月顺产后4天宫腔发现占位。
普通超声
分析:同步增强、不均匀型高增强、增强后边界规整、较对侧肌层未见变薄、分界清楚、慢退。
综合分析提示:胎盘植入(粘连性)。
清宫术后病理提示:胎盘植入(粘连性)。
案例三:35岁,外院产后6天,胎盘滞留。
分析:快进、不均匀型高增强、增强后边界不规整、分界不清、较对侧肌层变薄、慢退。
综合分析提示:胎盘植入(穿透性—可达浆膜层)。
术后病理提示:胎盘植入(穿透性)。
以下为非胎盘残留的病例,请大家与滋养细胞进行鉴别。
34F,腹痛3+月,葡萄胎清宫术后1+月,HCG异常1+月(HCG降后又涨)
41F,清宫术后6+月,阴道不规则流血2+月,HCGmIU/ml。
大家都在看
葡萄胎
妇产科超声诊断
胎盘,补药还是毒药?
妇科生殖系统炎症汇总
胎盘弹性可预测妊娠先兆子痫
★★★★★
看完记得分享哦
服务医生,期待支持!《HAOYISHENG》为旗下超万读者诚邀广大界友分享您的佳作,让更多医生受益,欢迎广大医师投稿:
qq.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