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侵蚀性葡萄胎描述
侵蚀性葡萄胎症状
侵蚀性葡萄胎分类
侵蚀性葡萄胎病因
侵蚀性葡萄胎用药
侵蚀性葡萄胎病理

毛诗正义卷十二三

北京中医院治疗白癜风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83497115202268129&wfr=spider&for=pc

小宛

序:小宛,大夫刺宣王(宣誤,應為幽)也。

亦當為刺厲王。

宛彼鳴鳩,翰飛戾天。我心憂傷,念昔先人。明發不寐,有懷二人。

興也。宛,小貌。鳴鳩,鶻鵰。翰,高。戾,至也。行小人之道,責高明之功,終不可得。

/先人,文、武也。

/明發,發夕至明。(夜地而誾,至旦而明。明地開發,故謂之明發也。)

此大夫遭時之亂,而兄弟相戒以免禍之詩。故言彼宛然之小鳥,亦翰飛而至於天矣。則我心之憂傷,豈能不念昔之先人哉?是以明發不寐,而有懷乎父母也。言此以為相戒之端。

人之齊聖,飲酒溫克。彼昏不知,壹醉日富。各敬爾遺,天命不又。

齊,正。克,勝也。

/醉日而富矣。

/又,複也。

中正通知之人(《大司徒》“聖通而先識”),飲酒雖醉,猶能溫藉(蘊藉,定本及箋作“溫”。舒瑗云:“苞裹曰蕴。”谓蕴藉自持含容之义。经中作“温”者,盖古字通用。《内则》说子事父母云:“柔色以温之”,郑亦以温为藉义。)自持以勝。

/童昏無知之人,飲酒一醉,自謂日益富,誇淫自恣,以財驕人。

/今女君臣,各敬慎威儀,天命所去,不復來也。

中原有菽,庶民采之。螟蛉有子,蜾蠃負之guoluo。教誨爾子,式榖似之。

中原,原中也。菽,藿也,力采者則得之。(菽者大豆,故《礼记》称“啜菽饮水”。菽叶谓之藿。《公食礼》云“鉶羹牛用藿”,是也。)

/螟蛉,桑蟲也。蜾蠃,蒲盧也。負,持也。(皆《释虫》文。郭璞曰:“蒲卢即细腰蜂也。俗呼为衘螉。桑虫俗谓之桑蟭,亦呼为戎女。郑《中庸》注以蒲卢为土蜂。”陆机云:“螟蛉者,桑上小青虫也,似步屈,其色青而细小。或在草莱上。蜾蠃,土蜂也,似蜂而小腰,取桑虫负之於木空中,七日而化为其子。”)

藿生原中,非有主也,以喻王位無常家也,勤於德者則得之。

/蒲盧取桑蟲之子,負持而去,煦嫗yu養之(《乐记》注云:“以体曰妪。以气曰姁。谓负而以体,暖之以气,煦之而令变为己子也。”),以成其子。喻有萬民不能治,則能治者將得之。

/式,用。穣,善也。今有教誨女之萬民用善道者,亦似蒲盧言將得而子也。(王肅云:“王者作民父母,故以民為子。”)

題彼脊令,載飛載鳴。我日斯邁,而月斯征。夙興夜寐,毋忝爾所生。

題,視也。脊令不能自舍,君子有取節爾。

/忝,辱也。

題之為言視睇也。(《曲礼》注:“淫视,睇盼也。”《说文》云:“睇,小邪视也。”)載之言則也。則飛則鳴,翼也口也,不有止息。

/我,我王也。邁、征皆行也。王日此行,謂日視朝也。而月此行,謂月視朝(朔)也。先王制此禮,使君與群臣議政事,日有所決,月有所行,亦無時止息。

交交桑扈,率場啄粟。哀我填寡,宜岸宜獄。握粟出卜,自何能榖。

交交,小貌。桑扈,竊脂也。(《释鸟》文。郭璞曰:“俗呼青雀,觜曲,食肉,喜盗脂膏食之,因以名云。”陆机云:“青雀也。”)言上為亂政,而求下之治,終不可得也。

/填,盡。岸,訟也。

竊脂肉食,今無肉而循場啄粟,失其天性,不能以自活。

/仍得曰宜。自,從。穣,生也。可哀哉!我窮盡寡財之人,仍有獄訟之事,無可以自救,但持粟行卜,求其勝負,從何能得生?(时政苛虐,民多枉滥。此人数遭之,在上以为此实有罪,宜其当然。由其仍得,故曰宜也。笺以寡财者,以衰乱之世,政以贿成。《史记》曰:“百金之子,不死於市。”是贫者无财自救,但持粟以求卜者,问得胜负。世必无从得活,故可哀也。)

溫溫恭人,如集於木。惴惴小心,如臨於谷。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溫溫,柔和貌。

/恐隊也。

/恐隕也。

衰亂之世,賢人君子雖無罪猶恐懼。

小弁

序:小弁,刺幽王也。大子(宜咎)之傅作焉。

弁彼鸒斯,歸飛提提。民莫不榖,我獨於罹。何辜於天,我罪伊何。心之憂矣,云如之何。

興也。弁,樂也。鸒,卑居。(《釋鳥》文)卑居,雅烏也。(郭璞曰:“雅乌小而多群,腹下白,江东呼为鵯鸟是也。”)提提,群貌。

/幽王取申女,生大子宜咎。又說褒姒生子伯服,立以為後,而放宜咎,將殺之。

/舜之怨慕,日號泣於旻天、于父母。(《孟子》云:“万章问曰:‘舜往于田,号泣於旻天,何为其号泣也?’孟子曰:‘怨慕也。’长息问於公明高曰:‘舜往于田,则吾既得闻命矣。号泣於旻天,於父母,则吾不知之矣。’公明高曰:‘非尔知也。’我竭力耕田,供为子职而已,父母不我爱,於我何哉?……大孝终身慕父母。五十而慕者,予於大舜见之矣。”引此者,言大舜尚怨,故太子亦可然也。)

樂乎!彼雅烏出食在野甚飽,群飛而歸提提然。興者,喻凡人之父子兄弟,出入宮庭,相與飲食,亦提提然樂。傷今大子獨不。

/穣,養。於,曰。罹,憂也。天下之人,無不父子相養者。我大子獨不,曰以憂也。

踧踧周道cu,鞫為茂草。我心憂傷,惄ni焉如擣dao。假寐永歎,維憂用老。心之憂矣,疢如疾首chen4。

踧踧,平易也。周道,周室之通道。鞫,窮也。

/惄,思也。(《釋詁》文)搗,心疾也。

此喻幽王信褒姒之讒,亂其德政,使不通於四方。

/不脫冠衣而寐曰假寐。痬猶病也。

維桑與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不屬於毛,不罹於裏。天之生我,我辰安在。

父之所樹,已尚不敢不恭敬。

/毛在外陽,以言父。裡在內陰,以言母。(孫毓言母是褒姒,非也)

/辰,時也。

此言人無不瞻仰其父取法則者,無不依恃其母以長大者。今我獨不得父皮膚之氣乎?獨不處母之胞胎乎?何曾無恩於我?

/此言我生所值之辰,安所在乎?謂六物之吉凶。(昭七年《左传》:“晋侯谓伯瑕曰:‘何谓六物?’对曰:‘岁、时、日、月、星、辰,是谓也。’”服虔以为;岁,星之神也,左行於地,十二岁而一周。时,四时也。日,十日也。月,十二月也。星,二十八宿也。辰,十二辰也。是为六物也。)

菀彼柳斯,鳴蜩嘒嘒tiao。有漼者淵,萑葦淠淠huanpei。譬彼舟流,不知所屆。心之憂矣,不遑假寐。

蜩,蟬也。噂噂,聲也。漼,深貌。淠淠,眾也。

柳木茂盛則多蟬,淵深而旁生萑葦。言大者之旁,無所不容。

/屆,至也。言今大子不為王及後所容,而見放逐,狀如舟之流行,無制之者,不知終所至也。

/遑,暇也。

鹿斯之奔,維足伎伎。雉之朝雊gou,尚求其雌。譬彼壞木,疾用無枝。心之憂矣,寧莫之知。

伎伎,舒貌。謂鹿之奔走,其足伎伎然舒也。

/壞,瘣也,謂傷病也。(《释木》云:“瘣木,符娄。”某氏曰:“《诗》云:‘譬彼瘣木,疾用无枝。’符娄尫伛,内疾瘣磊,故疾用无枝。”郭璞曰:“谓木病尫伛癭肿,无枝条者。”《舍人》曰:“符娄属下句,独为异也。”)

雊,雉鳴也。尚,猶也。鹿之奔走,其勢宜疾,而足伎伎然舒,留其群也。雉之鳴,猶知求其雌,今大子之放棄,其妃匹不得與之去,又鳥獸之不如。

/大子放逐而不得生子,猶內傷病之。木內有疾,故無枝也。

/甯猶曾也。

相彼投兔,尚或先之。行有死人,尚或墐之。君子秉心,維其忍之。心之憂矣,涕既隕之。

墐,路塚也。

/隕,隊也。

相,視。投,掩。行,道也。視彼人將掩兔,尚有先驅走之者。道中有死人,尚有覆掩之成其墐者。言此所不知,其心不忍。(不與走獸、死人有相知,其心不忍耳。)

/君子,斥幽王也。秉,執也。言王之執心,不如彼二人。

君子信讒,如或醻之。君子不惠,不舒究之。伐木掎矣ji,析薪扡yi矣。捨彼有罪,予之佗矣。

//伐木者掎其巔,析薪者隨其理。

/佗,加也。

醻,旅醻也。(酬酢皆作酬。此作醻者,古字得通用也。酬有二等:既酢而酬宾者,宾奠之不举,谓之奠酬;至三爵之后,乃举向者所奠之爵,以行之於后,交错相酬,名曰旅酬,谓众相酬也。此喻得谗即受而行之,故知是旅酬,非奠酬也。)如醻之者,謂受而行之。

/惠,愛。究,謀也。王不愛太子,故聞讒言則放之,不舒謀也。

/掎其巔者,不欲妄踣之。扡,謂觀其理也。必隨其理者,不欲妄挫析之。以言今王之遇大子,不如伐木析薪也。

/予,我也。舍褒姒讒言之罪,而妄加我大子。

莫高匪山,莫浚匪泉。君子無易由言,耳屬干垣。無逝我梁,無發我笱。我躬不閱,遑恤我後。

浚,深也。

//念父,孝也。高子曰:“《小弁》,小人之詩也。”孟子曰:“何以言之?”曰:“怨乎。”孟子曰:“固哉夫,高叟之為詩也!有越人此,關弓而射我,我則談笑而道之,無他,疏之也。兄弟關弓而射我,我則垂涕泣而道之,無他,戚之也。然則《小弁》之怨,親親也。親親,仁也。固哉夫,高叟之為詩!”曰:“《凱風》何以不怨?”曰:“《凱風》,親之過小者也;《小弁》,親之過大者也。親之過大而不怨,是愈疏也;親之過小而怨,是不可磯也。愈疏,不孝也;不可磯,亦不孝也。孔子曰:‘舜其至孝矣,五十而慕。’”

山高矣,人登其巔。泉深矣,人入其淵。以言人無所不至,雖逃避之,猶有默存者焉。

/由,用也。王無輕用讒人之言,人將有屬耳於壁而聽之者,知王有所受之,知王心不正也。

/逝,之也。之人梁,發人笱,此必有盜魚之罪。以言褒姒淫色來嬖於王,盜我大子母子之寵。

/念父,孝也。大子念王將受讒言不止,我死之後,懼複有被讒者,無如之何。故自決云:“我身尚不能自容,何暇乃憂我死之後也?”

巧言

序:巧言,刺幽王也。大夫傷於讒,故作是詩也。

悠悠昊天,曰父母且。無罪無辜,亂如此幠hu。昊天已威,予慎無罪。昊天大幠,予慎無辜。

幠,大也。(《釋詁》文。《禮》肉臠亦謂之幠。)

/威,畏。慎,誠也。

悠悠,思也。幠,敖也。(《釋言》文)我憂思乎昊天,愬王也。始者言其且為民之父母,今乃刑殺無罪無辜之人,為亂如此,甚敖慢無法度也。

/已、泰皆言甚也。昊天乎,王甚可畏。王甚敖慢,我誠無罪而罪我。

亂之初生,僭始既涵。亂之又生,君子信讒。君子如怒,亂庶遄沮。君子如祉,亂庶遄己。

僣,數。涵,容也。(王肅:言亂之初生,讒人數緣事始自入,盡得容其讒言,有漸也。)

/遄,疾。沮,止也。

/祉,福也。

僣,不信也。既,盡。涵,同也。王之初生亂萌,群臣之言,不信與信,盡同之不別也。

/君子,斥在位者也。在位者信讒人之言,是複亂之所生。

/君子見讒人如怒責之,則此亂庶幾可疾止也。

/福者,福賢者,謂爵祿之也。如此,則亂亦庶幾可疾止也。

君子屢盟,亂是用長。君子信盜,亂是用暴。盜言孔甘,亂是用餤dan。匪其止共,維王之邛qiong。

凡國有疑,會同則用盟而相要也。(言凡国有疑,谓於诸侯群臣有疑,不相协,则在会同之上用盟礼,告盟而相要束。《司盟职》曰:“凡邦国有疑会同,则掌其盟约之载,及其礼仪,北面诏明神。”是也。)

/盜,逃也。

/餤,進也。

屢,數也。盟之所以數者,由世衰亂多相背違。時見曰會,殷見曰同,非此時而盟謂之數。

/盜,謂小人也。(笺以诗刺谗,非刺盗贼,解其言盗之意。)《春秋傳》曰:“賤者窮諸盜。”(《公羊传》文:“弑君者,曷为或称名氏,或不称名氏?大夫弑君称名氏,贱者穷诸人。”何休曰:“贱谓士也。士正自当称人。”又曰:“大夫自相杀称人,贱者穷诸盗。”何休曰:“降大夫称人,降士使称盗者,所以别死刑轻重也。”传言穷者,尽也,弑君则尽於称人,杀大夫则尽於称盗。言尽此以下,更无称也。小人贱者尽於盗,知盗是恶名,故引以证盗为小人也。《公羊传》立等级者,言其正例耳。其馀文异者,皆有褒贬,事具於传也。)

/邛,病也。小人好為讒佞,既不共其職事,又為王作病。

奕奕寢廟,君子作之。秩秩大猷you,聖人莫之。他人有心,予忖cun3度之。躍躍毚兔chan,遇犬獲之。

奕奕,大貌。秩秩,進知也。莫,謀也。毚兔,狡兔也。

此四事者,言各有所能也。因己能忖度讒人之心,故列道之爾。猷,道也。大道,治國之禮法。遇犬,犬之馴者,謂田犬也。(遇非犬名,故王肃云“言其虽腾跃逃隐其迹,或適与犬遇而见获”,是也。)

荏苒柔木,君子樹之。往來行言,心焉數之。蛇蛇碩言,出自口矣。巧言如簧,顏之厚矣。

荏染,柔意也。柔木,椅、桐、梓、漆也。(《定之方中》)

/蛇蛇,淺意也。

此言君子樹善木,如人心思數善言而出之。善言者,往亦可行,來亦可行,於彼亦可,於己亦可,是之謂行也。

/碩,大也。大言者,言不顧其行,徒從口出,非由心也。

/顏之厚者,出言虛偽而不知慚於人。

彼何人斯,居河之麋。無拳無勇,職為亂階。既微且尰,爾勇伊何。為猶將多,爾居徒幾何。

水草交謂之麋。

/拳,力也。

/骭瘍為微。腫足為尰。(《釋訓》文。孙炎曰:“皆水湿之疾也。”郭璞曰:“骭,脚胫也。疡,疮也。”然则膝胫之下有疮肿,是涉水所为,故笺亦云此人居下湿之地,故生微尰之疾。)

何人者,斥讒人也。賤而惡之,故曰“何人”。

/言無力勇者,謂易誅除也。職,主也。此人主為亂作階,言亂由之來也。

/此人居下濕之地,故生微腫之疾。人憎惡之,故言女勇伊何,何所能也。

/猶,謀。將,太也。女作讒佞之謀大多,女所與居之眾幾何人,素能然乎?

论曰:据巧言序,是大夫刺幽王信谗之诗。而郑于首章解为刺王傲慢无法度,二章以下所斥君子,又皆以为在位之臣,则与序文异矣。毛训怃为大,郑训为傲,据诗言乱,如此大则义可通。若云乱,如此傲岂成文理?曰父母且,且当为语助,郑音苟且之且,言王即位且为民父母,其后乃刑杀无罪,非惟学者附益,以増郑过,就令只依郑説曰父母且,亦岂成文理?郑又以寝庙大猷他人有心与毚兔共为一章,言四事各有所能,乃以田犬之能拟圣人之能,不惟四事,不?又殊无防归,盖由误分章句,失诗本义,故其説不通也。委委蛇蛇,古人常语,乃舒迟安闲之貌,毛训为浅意,不知其何所据也。

本义曰:幽王信惑谗言以败政,大夫伤已遭此乱世,而被谗毁,乃呼天而诉曰:悠悠昊天,为我父母,我无罪辜,而使我遭此大乱之世,我畏天之威已太甚矣,实谨愼不敢有罪辜也。此首章之义,大夫先自诉也。其二章三章遂述幽王信谗致乱之事,其四章曰:奕奕寝庙,君子作之,秩秩大猷,圣人莫之,他人有心,予忖度之云者。寝也庙也,众工之所成也。然规为制度,本于君子,是君子者,皆知众工之事也。先王之大道,圣人之所谟也。意谓聪明之人,下通小人之贱事,上达圣人之大道,无所不知,而至于忖度常人之心,则不待聪明者,虽予亦能之。盖叹幽王独不能,而为谗邪所惑也。予作诗之人自谓也。其五章跃跃毚兔遇犬?之云者,以狡兔比狡恶之人,王所当诛也。荏染柔木,君子树之云者,以柔木比柔善之人,王宜爱防使得树立勿纵谗邪伤害之也。徃来行言,心焉数之云者,谓徃来行路之言焉足听纳于心也。其六章曰蛇蛇硕言,出自口矣,巧言如簧,顔之厚矣云者,谓谗人能言然徐缓敢为大言出口而无忌惮,又善悦人听其美如笙簧而顔不慙愧,使人易惑而难辨也。其二章三章及卒章笺传粗得其义,学者可推而通,不烦论著,惟君子当为斥幽王尔。

何人斯

序:何人斯,蘇公刺暴公也。暴公為卿士,而讚蘇公焉。故蘇公作是詩以絕之。

暴也,蘇也,皆畿內國名。

苏忿生之后。成十一年《左传》曰“昔周克商,使诸侯抚封,苏忿生以温为司寇”,则苏国在温。杜预曰:“今河内温县。”是苏在东都之畿内也。春秋之世,为公者多是畿内诸侯。

遍检《书传》,未闻畿外有暴国。今暴公为卿士,明畿内,故曰皆畿内国名。

春秋时,苏称子。此云公者,子盖子爵,而为三公也。暴公为卿士,而亦称公,当卿士兼公官也。又暴公为卿士而谮苏公,则苏公为卿士以否,未可知。但何人为暴公之侣,云“二人从行”,则亦卿士也,故王肃云:“二人俱为王卿相,随而行。”下云“及尔如贯”,郑云“俱为王臣”,苏公亦为卿士矣。

彼何人斯,其心孔艱。胡逝我梁,不入我門。伊誰云從,誰暴之云?

/云,言也。

孔,甚。艱,難。逝,之也。梁,魚梁也,在蘇國之門外。彼何人乎?謂與暴公俱見於王者也。其持心甚難知,言其性堅固,似不妄也。暴公譖己之時,女與之乎?今過我國,何故近之我梁,而不入見我乎?疑其與之而未察,斥其姓名為大切,故言何人。

/譖我者,是言從誰生乎?乃暴公之所言也。由己情而本之,以解何人意。

毛——維

鄭——是

二人從行,誰為此禍。胡逝我梁,不入唁我。始者不如,今云不我可。

二人者,謂暴公與其侶也。女相隨而行見王,誰作我是禍乎?時蘇公以得譴讓也。女即不為,何故近之我梁,而不入弔唁我乎?(言唁者,雖不奪國,以被罪當弔之弔)

/女始者於我甚厚,不如今日也。今日云我所行,有何不可者乎?何更於已薄也?

彼何人斯,胡逝我陳,我聞其聲,不見其身。不愧於人,不畏於天。

陳,堂塗也。(《釋宮》。孫炎:堂下至門之徑。)

堂塗者,公館之堂塗也。(礼有公馆、私馆。公馆者,公家筑为别馆以舍客也。上云不入我门,则不得入所居之宫,故知逝陈者,至公馆之涂也。以馆者所以舍客,故虽不见主,得至其陈。——but在蘇國為什麼要住公館?)女即不為,何故近之我館庭,使我得聞女之音聲,不得睹女之身乎?

/女今不入唁我,何所愧畏乎?皆疑之,未察之辭。

彼何人斯,其為飄風。胡不自北,胡不自南。胡逝我梁,祗攪我心。

飄風,暴起之風。攪,亂也。

祇,適也。何人乎,女行來而去疾如飄風,不欲入見我?何不乃從我國之南,不則乃從我國之北?何近之我梁,適亂我之心,使我疑女?

爾之安行,亦不遑舍。爾之亟行,遑脂爾車。壹者之來,云何其盱xu。

遑,暇。亟,疾。盱,病也。女可安行乎?則何不暇舍息乎?女當疾行乎?則又何暇脂女車乎?極其情,求其意,終不得一者之來見我,於女亦何病乎?(毛以此云“何其盱”與下“俾我祗也”互文,皆云何而使我有罪病也。汝往而不入见我,所以疑也。且若不谮我,则一者之来见王以后,云何使我有罪谴之病乎?亦以我得病,在汝见王之后,所以尤疑也。——笺以上章责其不来见己,下章言入与不入,则一者之来,当为来见苏公,不得为见王也。且苏公之所疑者,以不见何人,故言一者之来见我,於汝亦何病也。是欲见以解疑之辞。此本之於何人为不病,下反之已为得安,是章次相成也。)

爾還而入,我心易也。還而不入,否難知也。壹者之來,俾我祗也。

易,說。祇,病也。

還,行反也。否,不通也。祇,安也。女行反入見我,我則解說也。反又不入見我,則我與女情不通,女與於譖我與不,複難知也。一者之來見我,我則知之,是使我心安也。

伯氏吹壎,仲氏吹篪chi。及爾如貫,諒不我知。出此三物,以詛爾斯。

土曰塤(《漢書律曆志》。《周礼·小师职》作“埙”,古今字异耳。注云:“埙,烧土为之,大如雁卵。”郑司农云:“埙六孔。”《释乐》云:“大埙谓之嘂。”音叫。孙炎曰:“音大如叫呼也。”郭璞曰:“埙,烧土为之,大如鹅子,锐上平底,形似称锤,六孔。小者如鸡子。”),竹曰篪。(《释乐》又云:“大篪谓之沂。”李巡曰:“大篪,其声非一也。”郭璞曰:“篪以竹为之,长尺四寸,围三寸。一孔上出,径三分,横吹之。小者尺二寸。”即引《广雅》云:“八孔。”《小师》注,郑司农云:“篪七孔。”盖不数其上出者,故七也。《世本》云:“暴辛公作埙。苏成公作篪。”谯周《古史考》云:“古有埙篪,尚矣。周幽王时,暴辛公善埙,苏成公善篪,记者因以为作,谬矣。”《世本》之谬,信如周言。其云苏公、暴公所善,亦未知所出。苏、暴并公卿,不当自言於乐之小器以相亲也。又此穷极何人,何人非暴公也,故郑以为喻。王肃亦云:“我与汝同寮,长幼之官如篪埙之相和。”与郑同也。)

/三物,豕、犬、雞也。(隐十一年《左传》曰:“郑伯使卒出豭,行出犬、鸡,以诅射颖考叔者。”豭即豕也,并言诅而俱用三,故知此三物豕、犬、鸡也。)民不相信則盟詛之。(《司盟》曰:“盟万民之犯命者,诅其不信者。”犯命者盟之,不信者诅之,是盟大而诅小也。盟、诅虽大小为异,皆杀牲歃血,告誓明神。)君以豕,臣以犬,民以雞。

伯仲喻兄弟也。我與女恩如兄弟,其相應和如塤篪。以言俱為王臣,宜相親愛。

/及,與。諒,信也。我與女俱為王臣,其相比次,如物之在繩索之貫也。今女心誠信,而我不知,且共出此三物,以詛女之此事。為其情之難知,已又不欲長怨,故設之以此言。

詛用三物?盟用牛

诅之所用,一牲而已,非三物并用。而言出此三物,以三物皆是诅之所用,总而言之,故传辨其等级,云“君以豕,臣以犬,民以鸡”。

则郑伯使卒出豭,行出犬、鸡,所得三物并用者,时考叔为子都所射,郑伯不诛子都,而使诸军诅之。百人为卒,出一豭诅之。二十五人为行,或出犬,或出鸡以诅之。每处亦止用一牲,非一处而用三物也。如此传,君乃得用豕。彼百人即得用豭者,於时郑伯使之诅,故得用君牲也。以行之人数少於卒,自为等级耳。

此豕、犬、鸡,诅所用也。若盟,皆用牛。哀十五年《左传》说卫太子蒯聩与伯姬舆豭以盟孔悝者,时太子未立,不敢从人君之礼。故郑《异义驳》云:《诗》说及郑伯使卒及行所出,皆谓诅耳,小於盟也。《周礼·戎右职》云:“若盟,则以玉敦辟盟,遂役乏,赞牛耳,桃茢。”哀十七年《左传》曰:“孟武伯问於高柴曰:‘诸侯盟,谁执牛耳?’”然盟者,人君用牛。伯姬盟孔悝以豭,下人君牲,是盟用牛也。此谓大事正礼所当用者耳。若临时假用其礼者,不必有牲,故《左传》孟任割臂以盟,庄公华元入楚师,登子反之床,子反惧而与之盟,皆无牲也。

為鬼為蜮,則不可得。有靦tian面目,視人罔極。作此好歌,以極反側。

蜮,短狐也。(《洪范》五行传云:“蜮如鳖,三足,生於南越。南越妇人多淫,故其地多蜮,淫女或乱之气所生也。”陆机《疏》云:“一名射影,江淮水皆有之。人在岸上,影见水中,投人影则杀之,故曰射影。南人将入水,先以瓦石投水中,令水浊,然后入。或曰含沙射人皮肌,其疮如疥。”)靦,姡也。(《说文》云:“靦,面见人。”)

/反側,不正直也。(《洪范》云:“无反无侧,王道正直。”)

使女為鬼為蜮也,則女誠不可得見也。姡然有面目,女乃人也。人相視無有極時,終必與女相見。

/好猶善也。反側,輾轉也。(申傳意,與傳同)作八章之歌,求女之情。女之情反側極於是也。

论曰:古诗之体意深则言缓,理胜则文简。然求其义者,务推其意理。及其得也,必因其言、据其文以为説,舍此则为臆説矣。郑于何人斯为苏公之刺暴公也,不欲直刺之,但刺其同行之侣,又不欲斥其同侣之姓名,故曰何人斯。然则首章言维暴之云者,是直斥暴公,指名而刺之,何假迂囘以刺其同侣,而又不斥其姓名乎?其五章六章义尤重复,郑説不得其义,诚为难见也。今以下章之意求之,则不逺矣。但郑以何人为同侣,则终篇之语无及暴公者,此所以不通也。古今世俗不同,故其语言亦异,所谓鱼梁者,古人于营生之具尤所顾惜者,常不欲他人辄至其所,于诗屡见之。以前后之意推之可知也。诗曰:毋逝我梁者,谷风小弁皆有之。谷风,夫妇乖离之诗也。其弃妻之被逐者,为此言矣。小弁,父子乖离之诗也。于太子宜臼之被废,又为此言矣。胡逝我梁者,何人斯有之。此朋友乖离之诗也。于苏公之被谮,其语又然,然则诗人之语,岂妄发邪?苏暴二公事迹前史不见,今直以诗言文义,首卒参考以求古人之意,于人情不逺则得之矣。谷风小弁之道乖,则夫妇父子恩义絶,而家国丧,何独于一鱼梁而每以为言者?假设之辞也。诗人取当时世俗所甚顾惜之物,戒人无幸我废逐,而利我所有也。苏公之意亦然。由是而求之,何人斯之义见矣

  本义曰:彼何人斯者,斥暴公也。其心孔艰者,心倾险而不平易也。胡逝我梁者,欲利我所有也。不入我门者,与我絶也。伊谁云从,维暴之云者,谓听谮者伊谁乎?乃惟暴公之言是从。其二章曰:二人从行,谁为此祸,胡逝我梁,不入唁我,始者不如,今云不我可者,意谓借有二人相从,则我不知果谁为谮我者,今尔何利我梁,而不入吊我之被谮,又今待我不如初,则尔为谮我者可知而不疑。其三章云胡逝我陈,我闻其声,不见其身。陈堂涂也,盖言其又进而隂窥其家私矣。而苏公者自省内,无所愧畏,不惧其来窥尔。其四章云,不自北自南者,叹已适遭之也。飘风取其无形,而中人有似谮言尔。其下章则述与暴公俱仕王朝,相从出入,亲好之意。云尔所安行,我亦不遑舍,而从尔尔所亟行,尔车既脂,吾已从尔也。言或缓或急,有一于此,惟尔之从,云何敢告病,又云尔还而入我室,则我心安还,而不入我室,则我莫知,何故而致尔不入也?其或入或不入,有一于此,常使我心病之也。言我待尔之勤,惟恐相失也。其下章又言我与尔相亲爱,而相应和如兄弟之吹壎篪相联比,如贯索而尔,不我知舍此三物,不足以喻我心,则惟当与尔诅其不信尔。三物谓壎也篪也贯也,其卒章则极道其事云,汝隐匿形迹,能使我不见不觉,如鬼蜮之肆害于人乎?我则不得而知,汝今汝乃人尔,日以面目与我相视,无穷极不可隐藏,我安得不知汝之谮我乎?故我作此与汝相好之歌,以究极尔反侧之心。

巷伯

序:巷伯,刺幽王也。寺人傷於讒,故作是詩也。

巷伯,奄官。寺人,內小臣也。奄官上士四人,掌王后之命,於宮中為近,故謂之巷伯,與寺人之官相近。讒人譖寺人,寺人又傷其將及巷伯,故以名篇。

巷伯

巷伯,是内官也。其官用奄上士四人为之,其职掌王后之命。《天官·序官》云:“内小臣奄上士四人。”注云:“奄称士,异其贤。”其职云“掌王后之命”,是也。又解内小臣而谓之巷伯者,以其此官於宫中为近,故谓之巷伯也。《释宫》云:“宫中巷谓之壸。”孙炎曰:“巷,舍间道也。”王肃曰:“今后宫称永巷,是宫内道名也。”伯,长也,主宫内道官之长。人主於群臣,贵者亲近,贱者疏远,主宫内者皆奄人,奄人之中,此官最近人主,故谓之巷伯也。巷伯是内小臣者,以《周礼》无巷伯之官,奄虽小臣,为长主巷之伯唯内小臣耳,故知是也。盖其官名内小臣,时人以其职号之称为巷伯也。与寺人官相近者,寺人亦奄人,其职曰:“掌王之内人及女宫之戒令。”同掌宫内,是相近也。

萋兮斐兮,成是貝錦。彼譖人者zen,亦已大甚。

興也。萋、斐、文章相錯也。(《論語》“斐然成章”)貝錦,錦文也。

錦文者,文如餘泉、餘蚳chi2之貝文也。(《释鱼》说贝文状云:“馀蚳,黄白文。馀泉,白黄文。”舍人曰:“水中虫也。”李巡曰:“馀蚳贝甲黄为质,白为文彩。馀泉贝甲以白为质,黄为文彩。”陆机《疏》云:“贝,水介虫也,龟鳖之属。其文彩之异,大小之殊,甚众。古者,货贝是也。馀蚳黄为质,以白为文。馀泉白为质,黄为文。又有柴贝,其白质如玉,紫点为文,皆可列相当。其贝大者,常有径至一尺六七寸者。今九真、交趾以为杯盘宝物也。”)興者,喻讒人集作己過,以成於罪,猶女工之集采色,以成錦文。

/大甚者,謂使己得重罪也。

哆兮侈兮,成是南箕。彼譖人者,誰適與謀。

哆,大貌。南箕,箕星也。侈之言是必有因也。斯人自謂辟嫌之不審也。昔者,顏叔子獨處於室,鄰之釐婦又獨處於室。夜,暴風雨至而室壞。婦人趨而至,顏叔子納之而使執燭。放乎旦而蒸盡,縮屋而繼之。自以為辟嫌之不審矣。若其審者,宜若魯人然。魯人有男子獨處於室,鄰之釐婦又獨處於室。夜,暴風雨至而室壞。婦人趨而讬之。男子閉戶而不納。婦人自牖與之言曰:“子何為不納我乎?”男子曰:“吾聞之也,男子不六十不間居。(若六十,则间居也。此六十,据妇人言耳。男子则七十。《内则》“唯及七十,同藏无间”,是也。必男子七十、女六十同居者,以阴阳道衰,故无嫌也。言今子幼吾亦幼者,止谓未老耳,非稚也。)今子幼,吾亦幼,不可以納子。”婦人曰:“子何不若柳下惠然,嫗不逮門之女,國人不稱其亂。”男子曰:“柳下惠固可,吾固不可。吾將以吾不可,學柳下惠之可。孔子曰:‘欲學柳下惠者,未有似於是也。’”

箕星哆然,踵狹而舌(外伸的部分)廣。今讒人之因寺人之近嫌而成言其罪,猶因箕星之哆而侈大之。

/適,往也。誰往就女謀乎?怪其言多且巧。

緝緝翩翩,謀欲譖人。慎爾言也,謂爾不信。

緝緝,口舌聲。翩翩,往來貌。

慎,誠也。女誠心而後言,王將謂女不信而不受。欲其誠者,惡其不誠也。

捷捷幡幡,謀欲譖言。豈不爾受,既其女遷。

捷捷,猶緝緝也。幡幡,猶翩翩也。

/遷,去也。

遷之言訕也。王倉卒豈將不受女言乎?已則亦將複訕誹女。

驕人好好,勞人草草。蒼天蒼天,視彼驕人,矜此勞人。

好好,喜也。草草,勞心也。

好好者,喜讒言之人也。草草者,憂將妄得罪也。

彼譖人者,誰適與謀。取彼譖人,投畀豺虎。豺虎不食,投畀有北。有北不受,投畀有昊。

投,棄也。

/北方寒涼而不毛。

/昊,昊天也。

付與昊天制其罪也。

楊園之道,猗於畝丘。寺人孟子,作為此詩。凡百君子,敬而聽之。

楊園,園名。猗,加也。畝丘,丘名。(《释丘》云:“如亩,亩丘。”李巡曰:“谓丘如田亩曰亩丘也。”孙炎曰:“方百步也。”)

/寺人而曰孟子者,罪已定矣,而將踐刑,作此詩也。

欲之楊園之道,當先歷畝丘,以言此讒人欲譖大臣,故從近小者始。

/寺人,王之正內五人。(《天官·序官》文也。彼注云:“寺人之言侍也。正内,路寝也。”则五人当在路寝侍王之侧也。笺言此者,明寺人非一也。)作,起也。孟子起而為此詩,欲使眾在位者慎而知之。既言寺人復自著孟子者,自傷將去此官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yzhiyuan.com/qsxpttby/973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