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岁的王女士曾于去年底人工流产
今年3月因胸闷、咳痰、医院
考虑“葡萄胎”给予了化疗
化疗第三天恶心呕吐
意识模糊,突发左脑出血
紧急接受颅内血肿清除及去骨瓣减压术
但病情仍持续恶化
术后第7天
危急之下患者家属将其
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妇产医学部
寻求进一步治疗
王女士抵达中心时
还没度过生命危险期
语言含糊、意识模糊
头上缠满绷带
右侧肢体偏瘫
中心紧急启动门诊抢救绿色通道
精准研判根据以往病史,王树鹤主任医师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紧急研判,该患者脑出血的根源在于绒癌脑转移病灶,根治疾病的本质也在于针对绒癌本身的治疗。
针对王女士绒癌脑转移、刚刚行开颅术后的特殊情况,王树鹤团队联合派驻中心神经外科、神经内科,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术后治疗及护理,稳定其生命体征。
创新治疗考虑到患者病情重,肿瘤负荷大的实际情况,王树鹤团队决定在标准化疗前先采用2周期的低剂量的EP方案诱导化疗,待病情缓解后,给予包含远超常规剂量的超大剂量甲氨蝶呤EMA/CO化疗方案。
输注超大剂量的甲氨蝶呤,可使其血药浓度明显增加,既可透过血脑屏障,又可到达血运不佳的实体肿瘤。王树鹤主任团队与检验科积极沟通、密切配合,顺利开展甲氨蝶呤血药浓度检测项目,保证了特殊化疗方案的安全实施。
期间,医护团队时刻监测患者用药浓度和病情变化,及时根据病情调整用药。
终于,在“鬼门关”走了一遭的王女士在住院的4个半月中逐渐恢复,HCG已完全降至正常并维持良好,右侧肢体肌力明显提高,基本可以正常下地活动和交流,点点滴滴的进步让参与这场生命救助的人都欣喜不已,历经八周期化疗后,患者顺利康复出院。
妇产医学部本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服务宗旨,危急关头立即为患者组建多学科会诊,克服重重困难,制定最佳治疗手段,精准监测病情变化,最大限度减少患者的误诊误治,同时避免了转诊、重复检查给患者家庭带来的负担,使患者得到了及时准确的治疗,转危为安。
小科普绒毛膜癌(简称绒癌)主要发生于生育年龄女性,是由妊娠时滋养细胞发生恶变而成的一种高度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极为罕见,发病率仅为1/-9/次妊娠。但绒癌极易发生远处转移,特别容易发生肺转移,亦可见于脑部转移,若治疗不当则可能导致患者短时间内迅速死亡。绒毛膜癌多发生于流产后,流产后女性应重视随访,按时复诊,尽量做到早发现、早就诊、早治疗,最大化降低人流后并发症的发生。专家建议广大女性提高意识,避免多次流产、多次妊娠等情况出现,有效采取避孕措施,努力做到优生优育。
END主管
医院政治工作部
主办
宣传处融媒体中心
来源
第七医学中心
图文
白宇鸽
刊期
第期
总编:熊 刚主编:张 奎编审:张 密
编辑:储洁雅
邮箱:jfjzyy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