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农村报讯28岁的小舟(化名)因稽留流产合并葡萄胎,不得不终止妊娠,接受了多次清宫术和化疗。两年过去病情稳定,但因严重宫腔粘连长期闭经,再次怀孕机会渺茫。
系统治疗3个月,宫腔基本恢复正常形态医院妇科张冬青副主任医师为小舟制定了完善的治疗方案。经“宫腔镜下粘连松解+宫腔球囊放置”恢复宫腔形态,配合人工周期治疗调理内分泌,小舟月经恢复来潮,目前正在积极备孕。
肿瘤侵蚀毁了“土壤”两年多前,小舟因不孕症及多囊卵巢综合征到中山六院就诊,在接受试管婴儿治疗后成功怀孕。然而,孕两个多月时发现稽留流产合并葡萄胎,只能忍痛终止妊娠。期间小舟由于情况不佳,接受了多次清宫手术。在之后的复查中,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依然下降不理想,最终诊断为侵蚀性葡萄胎。
据了解,葡萄胎是指胎盘绒毛滋养细胞增生,形成大小不一、相连成串的水泡,形如葡萄。侵蚀性葡萄胎是葡萄胎组织侵入子宫肌层或转移至子宫以外,多数在葡萄胎清除后6个月内发生,为恶性滋养细胞肿瘤。
为此,小舟必须接受数个疗程的化疗,期间同时给予卵巢功能保护的药物治疗。去年底,小舟顺利完成了化疗疗程,进入康复阶段,多次复查均显示治疗效果理想,肿瘤无复发迹象。
好不容易击退了恶性肿瘤,小舟却发现月经一直未复潮,这让她非常担忧,怕自己再无生育机会。小舟在中山六院妇科咨询,经宫腔镜检查,发现她的宫腔呈狭窄的筒状,完全失去了正常形态,确认为重度宫腔粘连。
宫腔镜下松解粘连为什么小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接诊的张冬青副主任医师解释,反复的宫腔操作(如清宫等)、子宫动脉栓塞、化疗药物(对卵巢有伤害),以及卵巢保护药物治疗(低雌激素状态)等种种因素叠加,使小舟的子宫内膜一直处于未能周期性生长脱落的菲薄状态,出现严重的宫腔粘连。
为帮助小舟实现做母亲的愿望,张冬青与科内多位专家进行详尽的病例讨论,为其制定完善的治疗方案,包括宫腔镜下粘连松解、手术后宫腔球囊放置(防止再次粘连),配合人工周期治疗(较大剂量的雌激素及孕激素促进内膜修复)、中成药活血等系统治疗。在医务人员的帮助、鼓励下,小舟积极配合治疗。
经过3个月的综合治疗,今年5月份,小舟复查宫腔镜,显示宫腔基本恢复正常形态,“孕育生命的土壤”——内膜状态明显改善。月经也恢复来潮,但还不完全规律。目前,小舟还在继续接受治疗,积极备孕。
避免人流损伤内膜我国宫腔粘连(IUA)发病率居世界之首,严重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其病理机制是子宫内膜基底层大面积损伤,子宫肌壁相互粘连,致使子宫颈管、子宫腔部分或全部闭塞,严重破坏生育功能,引起不孕、流产、胚胎停育及死胎等;严重危害生理健康,出现月经量减少、闭经、痛经。
“多次流产、宫腔感染及医源性损伤,是发生子宫内膜损伤、宫腔粘连的常见诱因。”张冬青指出,宫腔粘连关键在于预防。她特别向育龄女性提出了3点建议:1.做好避孕措施,避免或减少人流手术,减少对子宫内膜损伤及感染的风险;2.尽量选择药物流产,减少宫腔操作,如人工流产、钳刮术等;3.若出现宫腔手术后闭经、月经稀少和不孕,要及时就诊,遵从医生建议行宫腔镜检查,早诊断早治疗。
张冬青表示,宫腔镜是诊断宫腔粘连最准确的方法,对于有生育要求的妇女,如可疑宫腔粘连必须行宫腔镜手术,以恢复宫腔形态,预防再次粘连形成,促进内膜再生修复,增加受孕的几率。
□记者江玲通讯员简文杨李饶尧王敏仪
南方农村报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