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药物治疗简称化疗,是肿瘤内科治疗的重要环节,也是恶性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近代化疗经历了三个里程碑阶段:第一个是年,Gilman和Philips应用氮芥治疗恶性淋巴瘤成为化学治疗肿瘤以及近代肿瘤化疗的开端。此后,年,Arnold合成环磷酰胺,Duschinshy合成氟尿嘧啶等药物并应用于临床肿瘤的治疗,均取得明显的临床疗效,肿瘤化疗也逐渐被人们所重视。
这是肿瘤内科治疗中的第二个里程碑。进入到20世纪70年代,顺铂和阿霉素等新药进入临床,肿瘤内科在睾丸肿瘤、滋养细胞肿瘤和儿童白血病已取得根治性效果,使得肿瘤内科追求的目标由姑息治疗转到了争取获得根治。这被认为是第三个里程碑,从这时起化疗治疗癌症的理念已经被普遍接受。进入到20世纪90年代,众多新型化疗药物进入临床,包括:抑制微管蛋白解聚的紫杉类(紫杉醇、多西他赛)药物;拓扑异构酶抑制剂:喜树碱类(伊立替康)、还有吉西他滨以及奥沙利铂等,药物增多,化疗的适应症也在增宽。化疗的适应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化疗敏感的肿瘤造血系统恶性疾病,如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恶性淋巴瘤等;化疗效果较好的实体瘤:皮肤癌、绒毛膜上皮癌、恶性葡萄胎、睾丸肿瘤、小细胞肺癌等。这些常见恶性肿瘤,化疗是非常重要的治疗手段,甚至是治愈性手段之一;
2.实体瘤手术切除或局部放疗后的辅助治疗局部晚期的卵巢癌、非小细胞肺癌、胃肠等消化道肿瘤、头颈部癌和乳腺癌,可先化疗,缩小肿瘤,择机手术,术后化疗争取治愈;化疗药物也可通过介入手段运用到局部,可使肝癌、肾癌易于切除,提高治愈机会;
3.姑息性治疗或复发肿瘤的解救治疗实体瘤已有广泛播散或远处转移,不适于手术切除或放疗者;实体瘤手术或放疗后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者;癌性胸腹腔积液,通过腔内注射化疗药物,常使积液控制或消失;
4.手术前的新辅助治疗对于局部晚期的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大肠癌、头颈部肿瘤、胃癌等,可采用术前的新辅助治疗以清除体内微小转移病灶,减轻肿瘤负荷,降低术前分期,提高手术切除率;
5.肿瘤急症的抢救性化疗肿瘤所致上腔静脉综合征、呼吸道气道梗阻、脊髓压迫或脑转移致颅内压增高,常紧急先选用化疗以减小体积,减轻急迫症状,为进一步手术或者放疗争取时间和机会;
6.同步放化疗放疗的同时进行化疗,可以通过化疗药物的增敏作用,提高肿瘤的控制效果。
化疗是肿瘤内科医生的主要治病手段,虽然近年来靶向药物治疗、免疫药物治疗进展很快,这些治疗方法更加精准、更加有效,但截至目前化疗仍是大多数复发或者转移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对于化疗而言,即使是再有效的治疗方案,也不是无穷尽的进行就可以达到“最终满意的治疗疗效”,因此在保证治疗疗效的情况下,治疗周期越少越好,不良反应越少越好;主持化疗的医生治疗前应明确病理或细胞学诊断,分清化疗能给患者带来哪些益处?
基于什么样的临床依据?化疗前要考虑患者年龄、评估心肝肾等主要脏器功能状况,另外化疗前要有详细的治疗计划;并注意对化疗患者开展长期随访工作;治疗中注意观察药物的毒性和不良反应,根据病人情况及时调整剂量或停药。只有这样,才可以在保证化疗治疗疗效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减少化疗所引发的各种不良反应以及化疗相关并发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