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侵蚀性葡萄胎描述
侵蚀性葡萄胎症状
侵蚀性葡萄胎分类
侵蚀性葡萄胎病因
侵蚀性葡萄胎用药
侵蚀性葡萄胎病理

自然流产诊治中国专家共识年版

自然流产诊治中国专家共识(年版)

焦作市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张艳萍

自然流产(spontaneousabortion,SA)是妇产科最常见的妊娠并发症之一。育龄期女性发生1次SA的风险为10%左右。复发性流产(recurrentspontaneousabortion,RSA)的发生率为1%~5%,RSA的复发风险随着流产次数的增加而上升。曾有3次以上连续自然流产史的患者再次妊娠后胚胎丢失率为40%~80%。如果不及时干预,不仅会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而且还将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影响。

专家观点和建议

1.SA的定义:建议在我国仍将妊娠不足28周、胎儿体重不足g而妊娠终止者定义为SA,生化娠也是妊娠失败的一种表现形式,属于妊娠丢失的范畴,应纳入SA进行管理。

2.RSA的定义:鉴于我国的国情和临床实践,建议将连续发生SA2次及2次以上,在妊娠28周之前的胎儿丢失定义为RSA,包括连续发生的生化妊娠。强调流产的连续性和重视流产的再发风险。

3.病史及家族史:

对初次就诊的RSA患者应仔细采集病史及家族史,有助于初步评估患者可能的流产原因和预后,以便更有针对性地进行病因学筛查。专家建议采集病史的内容主要包括夫妇双方的年龄、患者的月经史、婚育史、家族史、手术史、有无内科合并症、有无传染病史以及其他既往史、生活习惯(吸烟、饮酒等)、不良环境暴露、BMI等。婚育史主要包括妊娠次数及每次妊娠结局,包括生化妊娠、异位妊娠、葡萄胎、人工流产、自然流产、胎儿生长受限、羊水过少、胎儿畸形、引产、早产、足月产等,如为复发性流产,则应记录每次流产孕周、有无诱因及特殊伴随症状、胎儿有无畸形及是否进行过流产物染色体核型分析、每次流产的治疗经过和用药情况。家族史主要包括家族成员有无不良妊娠史、自身免疫病、血栓史及近亲婚配史等。

4.病因筛查:对于仅有1次流产史的患者,除有明确家族史或临床表现,不推荐进行全面病因筛查,而对于RSA患者则建议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病因筛查。

5.自身免疫因素:对于RSA患者建议通过筛查有关免疫指标来排除RSA是否与自身免疫因素相关。

专家建议常用的免疫指标包括:ANA谱,包括可提取核抗原抗体(extractablenuclearantigens,ENA)(如SSA、SSB、URNP、抗核小体抗体等)、抗双链DNA抗体(anti-doublestrandDNAantibody,anti-dsDNA)等、标准aPLs(包括LA、aCLIgG/IgM亚型、抗β2-GP1抗体IgG/IgM亚型)、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factor,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cycliccitrullinatedpeptideantibody,anti-CCP)、抗中性粒细胞抗体(anti-neutrophilcellantibody,ANCA)、TPOAb、TGAb、ESR、补体C3、C4、CH50、免疫球蛋白IgG、IgM、IgA等。考虑到实验误差建议筛查至少3次,每次间隔4~6周(aPLs至少间隔12周,2次阳性才能诊断APS,aCL需中高滴度阳性),ANA谱检测推荐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方法,反复1∶80阳性以上临床意义明确。不推荐进行抗精子抗体、抗子宫内膜抗体、抗卵巢抗体筛查。

6.易栓症(血栓前状态):推荐对RSA患者进行PTS筛查:常用指标包括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血小板聚集率、血清hcy、aPLs等。此外,有条件者可开展血栓弹力图(TEG)、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血栓调节蛋白(TM)、蛋白C、蛋白S、抗凝血酶(AT)、凝血因子Ⅴ、凝血酶原等因子的功能检测,必要时可进行遗传性PTS基因筛查。

7.染色体异常:对仅有1次流产史的夫妇不推荐常规进行夫妇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推荐对RSA夫妇进行外周血及其流产物染色体核型分析。

8.解剖因素:建议对有RSA病史的妇女均应进行生殖道超声检查,必要时可进行MRI等影像学检查,对子宫解剖学进行评估,对怀疑有异常者需通过宫腔镜、腹腔镜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妊娠期应加强子宫颈形态学监测,以便及时发现子宫颈机能不全。

9.感染因素:不建议对RSA患者孕前常规进行白带常规、支原体、衣原体、TORCH等筛查。对妊娠期RSA患者,除非有生殖道感染的临床表现,否则也不推荐进行有关感染项目的筛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yzhiyuan.com/qsxpttfl/6926.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