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临床试验介绍
2种化疗方案治疗绒毛膜癌的经济学评价[1]
研究方法:
年3月~年3月收治共68例绒毛膜癌患者,按住院先后分为A、B两组,每组34例。两组间年龄、平均住院时间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A组采用5-FU+新福菌素化疗,B组采用替加氟+新福菌素化疗,两组均治疗4个疗程。观察两组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
研究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较高,A组治愈率为88.2%,总有效率为97.1%;B组治愈率为94.7%,总有效率为%。白细胞下降及胃肠道反应发生率较接近,患者可耐受。具体数据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组别
n
CR
PR
PD
CR率
总有效率
A
34
30
3
1
88.2%
97.1%
B
34
32
2
0
94.1%
%
结果提示:
新福菌素作为绒毛膜癌的标准治疗药物之一,在联合5-FU或替加氟治疗绒毛膜癌时,均可获得很好的控制效果(97.1%~%)。联合替加氟相比联合5-FU能获得更高的治愈率与总有效率,且毒副反应更轻。因此,对于绒毛膜癌患者,进行联合化疗时,可选择以新福菌素为基础的化疗方案。
贰
相关阅读
滋养细胞瘤简介①
1、定义与流行由胚胎滋养细胞变化而来的肿瘤称为滋养细胞肿瘤,如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和绒毛膜癌等。其中侵蚀性葡萄胎及绒癌为恶性滋养细胞肿瘤。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60%继发于葡萄胎妊娠,30%继发于流产,10%继发于足月妊娠或异位妊娠。葡萄胎妊娠后可继发侵蚀性葡萄胎或绒癌,而非葡萄胎妊娠后只继发绒癌。侵蚀性葡萄胎恶性程度一般不高,预后较好;绒癌的恶性程度高,预后相对较差。
2、病因目前针对滋养细胞瘤的病因有几种学说:
(1)营养不良学说:缺乏叶酸可能和滋养细胞肿瘤的发生有关;
(2)病毒学说:HPV-18病毒可能与葡萄胎和绒癌的发生有关;
(3)内分泌失调学说:卵巢功能不完全稳定、衰退,或者雌激素不足均为发生绒毛膜癌与葡萄胎的危险因素;
(4)孕卵缺损学说:葡萄胎发生与孕卵异常有关;
(5)种族因素:葡萄胎亚洲多见,东南亚更为多见;
(6)其它因素:细胞遗传异常学说、免疫学说、家族癌瘤史学说等。
滋养细胞瘤的临床表现与诊断内容请见下期。
参考文献:
[1]李文敏.2种化疗方案治疗绒毛膜癌的经济学评价[J].中国药房,,18(23).
[2]汤钊猷.现代肿瘤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