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源自网络
自怀孕期,孕妈妈最不陌生的产检应该就是B超检查了。于是,针对B超,就有了孕妈妈的很多不解或者误解。
我认识的一位孕妈妈曾经屡次问我,B超做多了是不是对宝宝有辐射?她在孕早期的时候见了红,于是反复做了几次B超来确定胎宝宝的发育状况,可是有很多过来人一听说要做B超,都劝她尽量要少做,对胎宝宝不好。还有人直接劝她说,孕期课堂的医生都讲了,孕期B超只做三次就够了。
从理论上来讲,不论是腹部检测胎儿发育状况的B型超声,还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给胎儿“照相”、“写真”,都要向人体内辐射超声波,都会对人体产生影响。
但是,孕妈妈不必因为这个问题而反复纠结。
一些国际组织专门成立各种工作组,集中研究这个问题,包括世界卫生组织、美国医用超声学会等。他们得到的结论是基本一致的。认为医用超声诊断技术的广泛应用,包括对怀孕妇女的诊断,显示了明显的医学诊断价值和效果。
目前的资料表明合理使用超声诊断给患者带来的好处远远超过了任何可能存在的风险。由此可见,由于人们普遍的重视和得力的措施,在运用超声诊断的几十年中始终未发现过超声诊断设备对患者或医生产生任何有害作用的证据。
从这个意义上说,超声诊断是安全的。
图片源自网络
前段时间有新闻称,产妇在孕期完全按照产检安排做所有的检查,包括彩色多普勒和大排畸。但是宝宝出生后却是多指。医院告上了法庭,说庸医误诊。的确,孕妈妈做产检就像游戏打怪兽,每次的产检就像是一个关卡,孕妈妈需要一个关卡一个关卡的过关。每通过一次关卡,孕妈妈都会不自觉的松一口气,尤其是顺利通过了唐筛、大排畸之类的重型关卡之后。
但是,B超真的不是确保胎宝宝身体健康与否的万能钥匙!
超声波有死角,检测结果会受限制,且判读结果会受到很多因素影响,如妈妈肚皮的厚度(母体脂肪太厚,超声波穿透力减弱,会导致影像看不清楚)、胎儿的位置、角度、姿势、动态、羊水的多寡等。有些异常超声波根本看不到,如代谢性疾病。
所以,B超检查有四个观念很重要:
1、超声波只能针对「构造」做检查:针对听力障碍、智障这类功能性的问题,或是唐氏症这类染色体的问题,无法用超声波来诊断。
2、和所有影像检查一样,超声波解像力是有限制的:比方说0.5cm大小的脊柱裂,心脏血管0.1cm的狭窄等等,可能无法从超声波看出端倪的。
3、胎儿的生长是动态的:20周的时候没有问题,不代表30周的时候,或是出生的时候没有问题。比方说先天性心脏病、水脑症、软骨发育不全症等等,有时候并不是一次高层次超声波的检查,就可以诊断的。
4、B超的检查单据下方写的很清楚,大意是本次B超只对……负责,对……不在负责范围之内。所以每次拿到检查结果的时候,孕妈妈不妨看仔细一些。
另外,一般超声波至多可筛查60%的缺陷,而高层次超声波至多能筛查80%的胎儿重大缺陷。
图片源自网络
昨天我的闺蜜还在给我炫耀她刚刚为胎宝宝拍的照片,影像中胎宝宝似乎正在打呵欠,好可爱的小模样。闺蜜还告诉我说,四维彩超的检查通过了之后,自己真的放心了不少。当时做二维的时候,医生说胎宝宝心室放佛有回光点,把她吓得一直心神不宁。最后总结说,还是钱多买的盐咸,花贵价钱买放心啊!
实际上,2D对于诊断及判读胎儿畸型的功能比3D、4D还要高。
3D、4D相对不具有判读功能,至多只是辅助2D的判读。例如2D高层次超声波看到兔唇,3D可以看唇劣的深度,单纯的额裂就没有办法从3D中看出。3D、4D对某些心脏的异常有帮助,4D可以将整个血流分支有没有缺陷显现出来。3D、4D是由多张2D影像重新组合的一张影相图,要判读胎儿状况还是必须通过2D,直接透视胎儿的器官及内脏。
图片源自网络
PS:超声波检查时间安排
一般说来,怀孕期间如无异常B超次数最好控制在4次之内,分别为:
1.妊娠早期
在月经停掉了六个礼拜之后,不仅需要做一般的妇科检查,而且还需要做B超来了解胎儿的发育是不是正常。
一般来说,女性可以在怀孕前期就去做一下B超,
以此了解到自己的妊娠是不是处于正常状态,
而且还可以知道自己是不是怀了葡萄胎或者是怀了双胞胎。
2.妊娠中期
怀孕十六个星期左右需要做一次,
这时候检查就可以大体上知道胎儿具体的生长发育情况如何。
3.妊娠中后期
怀孕二十八个星期需要再复查一次,
在这个时间段做B超就可以对孩子各方面的生长情况有一个比较准确的了解,
判断胎儿是不是畸型。
4.妊娠后期
在怀孕三十八个星期到预产期这一段时间再做一次B超检查,
这时候可以知道羊水量是不是足够,
胎盘是不是处于正常的状态,
还可以了解到孩子有没有脐带绕颈的危险状况。
这时候检查,
还可以根据胎儿的骨骼情况,头围大小来判断胎儿的重量,以及具体所处的位置,
根据这些判断可以得知孕妇能不能自然生产。
5、除此之外
如果有特殊情况,
如怀疑胎儿是否宫内缺氧、
确定胎盘的位置,
怀疑是否多胎妊娠、
怀疑胎儿是否先天畸形等等情况下也建议做B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