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h血型不合溶血病在国内绝大部分地区并不常见,但在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发生率较高,同时随着生育政策的逐渐放开,疾病的发生风险进一步增高。
01
概述
Rh血型系统目前已发现40多种Rh抗原,与临床关系最密切为D、E、C、c、e这五种抗原,均可能引起血型不合溶血病,但抗原性最强的是D抗原,也是引起本病最主要的种类。本文要讨论的主要也是RhD抗原相关的血型不合溶血。临床上习惯提及的Rh阳性或阴性血型通常是指D抗原的阳性或阴性,须了解这仅为Rh血型系统中的一个亚型。RhD血型的基因记做D-d,所谓的d抗原可能并不存在,目前仍保留d的说法是为了表示与D相对的阴性表型。根据红细胞表面是否存在D抗原分为RhD阳性血型(基因型DD或Dd)和RhD阴性血型(基因型dd)。还有一些相对罕见的变异情况如弱D和部分D抗原,以及RhD抗原以外的红细胞抗原的问题之后再系统探讨。红细胞表面存在D抗原为RhD阳性血型(基因型DD或Dd,左图);不存在D抗原为RhD阴性血型(基因型记为dd,右图)。致敏在正常情况下,RhD阴性血型者血中既没有D抗原,也没有抗D抗体,当因各种原因血液中出现D抗原时,机体就会产生抗D抗体(IgG,可通过胎盘),这个过程叫做致敏。这与ABO血型系统的天然抗体(IgM,不可通过胎盘)不同。除了输注了RhD阳性血液制品,在妊娠及分娩过程中,胎-母输血(胎儿血进入母亲体内)是引起致敏的主要原因,常见的原因包括:分娩:最常见原因,约占90%,且经阴道顺产与剖宫产致敏几率几乎相同流产、葡萄胎、宫外孕、胎死宫内宫内治疗、穿刺、外倒转产前出血、腹部创伤等这些情况都可能导致含有D抗原的胎儿血进入RhD阴性血型的母体从而致敏。图片来源:WilliamsObstetrics(24thEdition),P在整个妊娠周期中,随着孕周的增加,胎儿血进入母体循环的量及概率均呈上升趋势。尽管在分娩过程中达到高峰,但是孕中晚期的胎母输血量可能就已足以引起孕妇体内的免疫反应,发生致敏。当然,这个过程因人而异,与胎母输血的量及概率是有关系的。并非每一个RhD阴性血型的孕妇每一次妊娠均发生可以引起母体致敏的胎母输血。因胎-母输血最多发生于分娩期,因此大部分情况下致敏所产生的抗体并不会对本次妊娠的胎儿造成影响。却为再次妊娠留下了隐患。被致敏的女性在下一次妊娠若仍为RhD阳性血胎儿,母血中的抗D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循环与胎儿红细胞表面D抗原结合,发生溶血。RhD阴性血型的女性每一妊娠RhD阳性血型的胎儿都会刺激母体产生更多的抗体,妊娠次数越多,产生的抗D抗体越多,对胎儿的影响也越严重。注射抗-D免疫球蛋白是目前预防母体致敏的主要手段。溶血的分类胎儿溶血可表现为轻-中-重度贫血:1、轻度的胎儿贫血可无明确表现,仅在新生儿期出现病理性黄疸;2、中-重度胎儿贫血宫内可表现出心脏扩大、胎儿水肿等;3、更严重者发生胎死宫内。02
临床处理
基于Rh血型不合溶血病可能带来的危害,在首次产检时应明确孕妇的Rh血型,若为RhD阴性血型,则需尽可能明确胎儿的血型。如果胎儿也为RhD阴性血型,无论母体是否已被致敏,都不会发生溶血;当胎儿为RhD阳性血型时,如果孕妇尚未致敏,本次妊娠及分娩过程中有可能致敏,影响下一次妊娠;如果孕妇已被致敏,母体内的抗体将会透过胎盘影响胎儿。因此,临床上我们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