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医生业内流传这样一句话:
“如果一辈子一定要得一次癌症,我会选择甲状腺癌(甲癌)。”
这里的甲状腺癌,通常是指“甲状腺乳头癌”,是甲癌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它通常生长很缓慢,可以通过外科手术切除,治愈率很高,预后良好。也因此,乳头状甲状腺癌还被称为“最善良的癌症”。
生病是折磨,患癌症更是如此。但是相比于它的亲戚,甲癌对人体友好太多了。
这样“善良”的癌症还有一种,是绒毛膜癌(下简称“绒癌”)。
这是一种继发于葡萄胎、流产或足月分娩以后的恶性肿瘤,高发于生育年龄的女性。很多患者都是在刚当上妈妈后,发觉身体异样继而确诊。
上一秒天堂下一秒地狱,这世界有时候真的很苛刻。
绒膜癌有一个特点:转移快,部分患者在确诊时都已经转移到了肺部、肝部和脑部。
听起来好可怕是吧,我第一次听说也吓坏了。
但是,但是!治疗效果却让人很欣喜:
从分期来看:
I期和II期的绒癌患者基本上无死亡!III期绒癌小面积肺转移者,死亡率不到6%;有大面积肺转移者,死亡率不足20%。对转移至脑部和肝部的患者研究表明,绒癌的死亡率也低于20%。
真是个欺软怕硬的东西!
好了,科普完毕。
虽然都是恶性肿瘤,但这两种明显比较奇葩。危害性不及我们对恶性肿瘤的普遍认知,对人类稍微Nice一点。
大量数据都表明,这两种癌症的患者预后良好。但遗憾的是,极少、或者说几乎没有保险公司,接受康复的患者投保健康险。
所以,如果生病前购买了多次给付重疾,尤其是恶性肿瘤可以多次赔付的产品,后续保障依然在线,杠杠的。
说到经济划算,就不得不提到杠杆。
昨天的文章就提到过,多次防癌赔付的杠杆本就不低。
作为附加险而言,由于第一次恶性肿瘤赔付在主险中,所以第二、第三次赔付的附加险价格异常便宜。
即便是业内广遭诟病的XXX产品和XXXXX,附加险价格也并不离奇。当然,因为间隔期长,所以价格尤其便宜。
作为主险的情况,我们也明确计算过杠杆率。昨天算了康爱一生,今天再算一遍信泰i立方:
消费型保险杠杆高的特点非常突出:
若不幸患癌,杠杆将高于三倍。若不幸再次确诊癌症,杠杆效果将高于六倍。
这杠杆效果,不是杠杠滴?
除去甲癌和绒癌这两个奇葩,回到生活中来,我们多数见到的还是这样的新闻:
在百度搜索癌症+轻松筹的搜索结果
危险性高、治愈难、治疗费居高不下,这是我们对恶性肿瘤的一贯印象。
在这种模糊的恐惧认知下,我们忽略了很多细节;而正是细节,才定义了恶性肿瘤真正的恐怖。
傅彪先生是我小时候很喜欢一位演员。
他总是演小人物,《甲方乙方》里看不起老婆的张富贵,《天下无贼》里学英语的张老板,每一个小人物都仿佛是他本人。
这名优秀的演员,年因肝癌去世,正值年富力强的42岁。
80、90后老阿姨有印象,他走的时候,电视、网络都悼念了很久。
但你知不知道,傅彪为了治疗肝癌接受了换肝手术,而且是两次。
年8月,傅彪确诊时已经是肝癌晚期。两次换肝,依然阻挡不住癌症侵略的脚步。
肝癌在肝部发生,换掉肝,不就能把癌细胞去除了?
这种想法看起来太过于理想而天真。
至今,恶性肿瘤的发病原因仍未完全清晰。
但我们都知道,它不是突然到来的。
每一次熬夜、每一次应酬在厕所呕吐、每一次不吃饭,都能听见它的脚步。
村上春树曾说,
身体是每个人的神殿,不管里面供奉的是什么,都应该好好保持她的强韧、美丽和清洁。
但生活的压力、环境和习惯,我们一步一步将身体损毁、变成贫瘠的土地。
恶性肿瘤像一颗邪恶的种子,慢慢萌芽到爆发,土地越贫瘠,它越是侵蚀、肆意妄为。
悲观地看,癌症患者也许从来没有真真正正地“康复”过:癌细胞不是被消灭,而是被抑制而潜伏;一旦环境合适,它即会卷土重来。
但另一方面乐观地看,控制得好,与癌细胞相安无事,不就是我们想要的健康?
如此看来,治疗恶性肿瘤的过程,其实是一场漫长的告别:
和过去的生活告别,和过去的生活方式告别。真正将身体当成一座神殿,时时拂拭,日日供奉。
所以我们才会看到,恢复效果好的癌症患者,大多阳光、明媚、生活健康。
他们为了生命必须健康生活,也因为生命而懂得了健康生活。
优秀的多次防癌保险像一张安全网,触网兜住的是希望。
免责声明
本刊所有内容均来自网络,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并不对文章观点负责。版权属于原作者。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