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养细胞疾病(GTD)是一组由于胎盘滋养细胞异常增殖引发的疾病,主要包括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和绒毛膜癌。
葡萄胎是一种良性滋养细胞疾病,侵蚀性葡萄胎是指葡萄胎组织侵入子宫肌层或转移至子宫以外,因具恶性肿瘤行为而命名,侵蚀性葡萄胎来自良性葡萄胎。绒毛膜癌简称绒癌,是一种高度恶性肿瘤,其中50%继发与葡萄胎,25%发生于流产之后,22.5%发生于足月妊娠之后,2.5%发生于异位妊娠之后。这类疾病具有一定的侵袭转移能力,有时需要化疗或手术治疗。
滋养细胞疾病分良性、恶性分为两大类:
(1)良性滋养细胞疾病主要指葡萄胎:包括①完全性葡萄胎(CHM);②部分性葡萄胎(PHM)。
(2)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包括①恶性葡萄胎;②绒毛膜癌;③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PSTT)和上皮性滋养细胞肿瘤(ETT);
今天,我们主要讲葡萄胎的超声诊断。
葡萄胎:
概念:因妊娠后胎盘绒毛滋养细胞增生、间质水肿,而形成大小不一的水泡,水泡间借蒂相连成串,形如葡萄得名,也称水泡状胎块。
遗传学:由于来自父系基因的过度表达导致胎盘发育异常。
葡萄胎根据遗传学分型:
病理学特征:滋养细胞的异常增生。
病理特点:
(1)完全性葡萄胎:胎盘绒毛基本上已全部变为葡萄胎组织,而胚胎早就停止发育并被吸收。
(2)部分性葡萄胎:胎盘绒毛仅部分发生水肿变性,胎儿和葡萄胎组织可同时在子宫腔内发育。
停经后不规则阴道流血;妊娠反应重;子宫大于相应孕周;血和尿中HCG异常升高。
1.二维声像表现(1)子宫中部宫腔内充满蜂窝状、小圆形液性暗区,或因出血宫腔一侧出现片状、不规则液性暗区或云雾状低回声区;子宫体增大,轮廓清晰,肌层菲薄,见图9-1-1、图9-1-2、图9-1-3、图9-1-4。
(2)双附件区多房囊性肿块,大小不一,呈分叶状,包膜清晰、菲薄,内分隔较细,呈放射状,囊内无回声,为卵巢黄素囊肿的表现,见图9-1-5。典型的黄素囊肿并不常出现。
(3)部分性葡萄胎:宫腔内见正常妊娠囊结构,部分胎盘绒毛呈蜂窝状改变,可见大小不等圆形液性暗区,异常胎盘与正常结构胎盘所占比例不定,但有一定分界,见图9-1-6。
(4)双胎妊娠、葡萄胎与正常胎儿共存:极少见,正常妊娠囊内可见存活胎儿,与另一完全性葡萄胎之间有较清楚界限。
葡萄胎临床和超声表现总结
图9-1-1葡萄胎声像(经腹扫查)
图9-1-2葡萄胎声像(经阴道扫查)
图9-1-3葡萄胎宫腔积血(经腹扫查)
图9-1-4葡萄胎宫腔积血(经阴道扫查)
图9-1-5卵巢黄素囊肿声像
图9-1-6部分性葡萄胎声像
2.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1)子宫内血流:子宫肌壁内血流信号较非妊娠期丰富,子宫动脉舒张期血流增加,血流阻力下降,阻力指数RI在0.40~0.50。宫腔内蜂窝状液性暗区几乎无血流信号,其间偶可见细小网状血流信号,自宫壁有细条状血流信号伸向宫腔内,见图9-1-7、图9-1-8。菲薄的肌壁显示的血流信号与宫内蜂窝状暗区的极少血流信号使得子宫似被一彩环包绕。
(2)黄素囊肿的血流:细条状血流信号分布于放射状的囊壁间隔上,容易记录到动脉性频谱,类似于超排卵多卵泡发育的卵巢,最大流速约10cm/s,RI在0.40~0.50,见图9-1-9。
图9-1-7葡萄胎彩超表现(经腹扫查)
图9-1-8葡萄胎彩超表现(经阴道扫查)
黄素囊肿:由于大量HCG刺激卵巢卵泡内膜细胞发生黄素化而形成囊肿,常为双侧性,大小不等
图9-1-9黄素囊肿血流分布与频谱
完全性葡萄胎(一)
完全性葡萄胎(二)
完全性葡萄胎(三)
完全性葡萄胎合并宫腔出血
部分性葡萄胎
(1)胎盘水泡样变:发生与正常宫内妊娠不全流产或稽留流产后,局部声像改变似葡萄胎,参见第四章第一节,图4-1-5。鉴别要点:①子宫无明显增大,“水泡”成分较少且不规则,声像较杂乱;②无黄素囊肿;③HCG滴度不高。
(2)子宫肌瘤囊性变:可表现为子宫内蜂窝状或不规则液性暗区,与宫壁正常肌层界限清晰,参见第八章第三节,图8-3-15。彩超显示病灶中央血流不丰富,超声检查易与葡萄胎混淆。结合临床无停经史、HCG阴性可排除葡萄胎。
注意:葡萄胎有较特异性的声像表现,故超声诊断并不难,但是仍需结合病史和增高的HCG水平方能确诊,密切结合临床资料才能避免超声误、漏诊。
来源:超声梦、广东省妇幼保健院超声诊断科
动物世界主演:李易峰/迈克尔·道格拉斯/周冬雨
猫眼电影演出 广告 购买赞赏
长按百癜疯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