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绒毛膜癌的辨析成为了事业单位考试的“新宠”。中公广东卫生人才网就真题中出现的“绒毛膜癌”进行了详细的剖析,期望能给广大考生一些帮助。
什么是绒毛膜癌绒毛膜癌简称绒癌,是源自妊娠绒毛滋养层上皮的高度侵袭性恶性肿瘤,少数可发生于性腺或其他组织的多潜能细胞。绝大多数与妊娠有关,约50%继发于葡萄胎,25%继发于自然流产,20%发生于正常分娩后,5%发生于早产和异位妊娠等。20岁以下和40岁以上女性为高危年龄,发病和年龄密切相关提示该肿瘤较可能发生自非正常的受精卵,而不是来自绒毛膜上皮。
绒毛膜癌的病理变化肉眼观,癌结节呈单个或多个,位于子宫的不同部位,大者可突入宫腔,常侵入深肌层,甚而穿透宫壁达浆膜外。由于明显出血坏死,癌结节质软,暗红或紫蓝色。
镜下,瘤组织由分化不良的似细胞滋养层和似合体细胞滋养层两种瘤细胞组成,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易见。两种细胞混合排列成巢状或条索状,偶见个别癌巢主要由一种细胞组成。
肿瘤自身无间质血管,依靠侵袭宿主血管获取营养,故癌组织和周围正常组织有明显出血坏死,有时癌细胞大多坏死,仅在边缘部查见少数残存的癌细胞。癌细胞不形成绒毛和水泡状结构,这一点和侵蚀性葡萄胎明显不同。除子宫外,和葡萄胎一样,异位妊娠的相应部位也可发生绒毛膜癌。
绒毛膜癌的扩散绒毛膜癌侵袭破坏血管能力很强,除在局部破坏蔓延外,极易经血道转移,以肺(90%以上)最常见,其次为脑、胃肠道、肝和阴道壁等。少数病例在原发灶切除后,转移灶可自行消退。
临床与病理联系临床主要表现为葡萄胎流产和妊娠数月甚至数年后,阴道出现持续不规则流血,子宫增大,血或尿中HCG显著升高。血道转移是绒毛膜癌的显著特点,出现在不同部位的转移灶可引起相应症状。如有肺转移,可出现咯血;脑转移可出现头痛、呕吐、瘫痪及昏迷;肾转移可出现血尿等症状。
绒癌是恶性度很高的肿瘤,治疗以往以手术为主,多在1年内死亡。自应用化疗后,大多数患者可治愈,即便已发生转移的病例治愈率可达70%,甚至治愈后可正常妊娠。
一道练习题恶性葡萄胎于绒毛膜癌的主要区别:
A.浸润子宫深肌层
B.细胞明显增生和具特异性
C.血道转移
D.有绒毛结构
D。
解析:癌细胞不形成绒毛和水泡状结构,这一点和侵袭性葡萄胎明显不同。
以上就是绒毛膜癌的讲解,希望对大家了解绒毛膜癌有帮助。希望大家在做题的时候相应的知识点不要搞混。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