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侵葡的特点是
A、水泡样组织局限宫腔
B、葡萄胎未排出前不会转变为侵葡
C、可无葡萄胎史
D、不发生宫旁、肺及阴道转移
E、葡萄胎组织侵入子宫肌层
2、葡萄胎处理,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A、一经确诊,应尽快清宫
B、必要时第2次刮宫
C、宫腔内刮出物病理检查
D、术后严密随访至妊娠试验(-)为止
E、嘱患者术后避孕1年
3、属于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项目,错误的是
A、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滋养细胞肿瘤
B、少数绒毛膜癌可发生于异位妊娠后
C、侵蚀性葡萄胎可继发于流产、足月产后
D、绒毛膜癌可继发于流产、足月产后
E、绒毛膜癌易发生肺转移
4、侵蚀性葡萄胎与绒毛膜癌最主要的区别点应为
A、镜下见活组织有无绒毛结构
B、距葡萄胎排空后的时间长短
C、尿中HCG值的高低
D、子宫大小程度的不同
E、阴道流血时间的长短
5、属于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病理的项目,错误的是
A、病灶一般局限于子宫
B、晚期可转移至肺、脑、肝等部位
C、病灶内有大面积出血坏死
D、主要由中间型滋养细胞组成,无绒毛结构
E、肿瘤细胞产生低水平β-HCG和HPL
二、A2
1、患者38岁,10年前曾患葡萄胎,无诱因开始阴道流血,持续2个月,量时多时少,诊刮病理报告结果为:见滋养细胞增生活跃,未见绒毛结构。最可能诊断
A、绒癌
B、子宫内膜癌
C、侵葡
D、功血
E、子宫肌瘤
2、患者产后4个月,突然抽搐,CT证实为颅内占位,手术后病理为绒癌脑转移,为进一步治疗,鞘内注射化疗药应首选
A、5-FU
B、MTX
C、KSM
D、CTX
E、VCR
3、经产妇,28岁,人工流产术后8个月,术后不断有阴道流血,量不多。阴茎套避孕。现尿妊娠试验阳性,胸部X线摄片见两肺中下叶散在浅淡半透明圆形阴影及棉花团影。本例最可能的诊断为
A、侵蚀性葡萄胎
B、绒毛膜癌
C、吸宫不全
D、先兆流产
E、葡萄胎
4、经产妇,29岁,人工流产术后1年余,一直有断续阴道流血,量不多,术后一直避孕。现尿妊娠试验阳性,查子宫鸭卵大,质软。胸部X线摄片见两肺中下部有散在棉絮团影。本例最可能的诊断为
A、葡萄胎
B、侵蚀性葡萄胎
C、绒毛膜癌
D、吸宫不全
E、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
5、女,45岁,因疑侵蚀性葡萄胎行子宫切除。见子宫肌壁有水泡状组织,镜下见滋养细胞增生活跃。本例正确处理措施应为
A、随访观察
B、放射治疗
C、化学药物治疗
D、放疗+化疗
E、免疫疗法
三、B
1、A.淋巴转移
B.血行转移
C.直接蔓延和淋巴转移
D.直接蔓延和种植
E.直接蔓延
1、绒毛膜癌的主要转移途径为
ABCDE
2、宫颈癌的主要转移途径为
ABCDE
3、卵巢恶性肿瘤的主要转移途径为
ABCDE
答案部分
一、A1
1、
E
A.是良性葡萄胎的特点。
B.葡萄胎未排出前会转变为侵葡,故B错。
C.有葡萄胎史,故C错
D.可发生宫旁、肺及阴道转移,故D错。
2、
D
葡萄胎术后随访2年,避孕1年。
3、
C
根据葡萄胎清宫后或流产、分娩、异位妊娠后出现阴道流血和(或)转移灶及其相应症状和体征,应考虑滋养细胞肿瘤可能,结合血清HCG测定等辅助检查,临床诊断可以确立。继发于葡萄胎1年以上发病者,一般为绒癌;半年以内发病者,多为侵蚀性葡萄胎;半年至1年者,绒癌和侵蚀性葡萄胎均有可能,但一般来讲,间隔时间越长,绒癌可能性越大。而继发于流产、分娩、异位妊娠者则为绒癌。
4、
A
侵蚀性葡萄胎大体检查可见子宫壁内有大小不等、深浅不一的水泡状组织,宫腔内可有原发病灶,也可无原发病灶。当侵蚀病灶接近子宫浆膜层时,子宫表面可见紫蓝色结节;进一步可穿透浆膜层或侵入阔韧带。镜下病理特点:进入肌层的水泡状组织中可见绒毛结构存在,滋养细胞高度增生和异型性,组织有出血坏死。但绒毛结构也可退化,仅见绒毛阴影。
绝大多数绒癌原发灶位于子宫,侵入肌壁,也可突向宫腔和浆膜。呈暗红色结节状,切面大量坏死出血,癌组织软脆极易出血,与周围组织分界清。镜下观察:为细胞滋养细胞和合体滋养细胞高度增生不形成绒毛结构,明显异型,排列紊乱,破坏周围组织引起坏死出血。
5、
C
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临床表现
1.多发生于育龄期,可继发于足月产、流产或葡萄胎后,偶合并妊娠。
2.症状多表现为闭经后不规则阴道出血或月经过多,可伴有贫血少数以转移位首发症状。晚期有转移,肺转移多见,脑、肝转移少见。
3.体征子宫均匀性或不规则增大。一旦发生转移,预后不良。
二、A2
1、
A
诊断依据:1.继发于葡萄胎排空后1年以上。2.未见绒毛结构
绒毛膜癌是一种高度恶性肿瘤,多在葡萄胎、流产及正常产后发生。绒毛膜癌(以下简称绒癌)病变始于子宫,可使子宫增大变软,病灶深在者可在子宫浆膜上见到紫蓝色结节,剖视子宫病灶可见局部呈暗红色,边界不甚清楚,组织脆并伴有出血坏死。
病理诊断:绒癌的病理特点是大片增生和分化不良的滋养细胞侵犯子宫肌层和血管,仔细检查未发现有绒毛或葡萄胎样结构,常伴有远处转移,最常见转移部位是肺。
依据病理诊断结果选择A。
2、
B
绒癌脑转移:入院后给予5-Fu(26μg/d),KSM(μg/d),AT(30ng/d)三枪化疗,MTX鞘内注射。
3、
B
侵蚀性葡萄胎是指葡萄胎侵入子宫肌层引起组织破坏,或转移至子宫以外部位,具有恶性肿瘤行为,多发生于葡萄胎术后6个月内;而1年以上者多为绒癌;半年至一年者,侵蚀性葡萄胎和绒癌均有可能。
4、
C
转移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多为绒癌,尤其非葡萄胎妊娠后绒癌。肿瘤主要以血行转移,发生早,范围广。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为肺转移(咯血、胸痛)(80%),其次阴道(30%)、盆腔(20%)、脑(10%)和肝转移(10%)。
5、
C
侵蚀性葡萄胎治疗原则以化疗为主,手术和放疗为辅。
三、、B
1、
B
肿瘤主要以血行转移,发生早,范围广。
C
主要为直接蔓延及淋巴转移,血行转移极少见。
D
主要的转移方式是直接蔓延及盆、腹腔播散种植。淋巴道也是重要的转移途径。血行转移少见,晚期可转移到肺、胸膜及肝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