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侵蚀性葡萄胎描述
侵蚀性葡萄胎症状
侵蚀性葡萄胎分类
侵蚀性葡萄胎病因
侵蚀性葡萄胎用药
侵蚀性葡萄胎病理

1184妊娠滋养细胞疾病诊断与治疗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GTD)是一组来源于胎盘滋养细胞的疾病。从流行病学来看,葡萄胎在我国及亚洲一些地区较常见,发病率高达2/次妊娠;欧洲和北美发病率通常小于1/次妊娠。近年来,亚洲国家葡萄胎的发生率有所下降,可能是经济和饮食的改善以及生育率下降所致。绒毛膜癌(绒癌)的发病率低,难以估算,约为(1~9)/次妊娠,由于临床上缺乏组织病理学证据,发生于葡萄胎后的绒癌难以与侵蚀性葡萄胎相区分;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PSTT)和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ETT)比绒癌更为罕见。

1GTD的分类

根据年WHO的分类,GTD在组织学上可分为:(1)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TN),包括绒癌、PSTT和ETT。(2)葡萄胎妊娠,包括完全性葡萄胎、部分性葡萄胎和侵蚀性葡萄胎。(3)非肿瘤病变,包括超常胎盘部位反应和胎盘部位结节。(4)异常(非葡萄胎)绒毛病变。

2葡萄胎

葡萄胎是一种良性滋养细胞肿瘤,故又称良性葡萄胎,是绒毛滋养细胞异常增生所致。葡萄胎的特点是病变局限于子宫腔内,不侵入肌层,亦不发生远处转移。

2.1葡萄胎的诊断

2.1.1临床诊断(1)病史。(2)临床检查。(3)超声推荐经阴道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4)当超声检查无法确诊时,可行磁共振及CT等影像学检查。(5)血清hCG水平测定。

2.1.2组织学诊断组织学诊断是葡萄胎最重要和最终的诊断方法,葡萄胎每次刮宫的刮出物必须送组织学检查。

2.2临床处理及治疗原则临床诊断为葡萄胎时,应进一步进行血清hCG定量测定和胸片或肺CT检查。后者是为了排除转移和为将来随访建立基础。葡萄胎一经诊断,应尽快予以清除。

2.2.1术前准备

2.2.2术中注意

2.2.3术后处理

2.2.4预防性化疗

3侵蚀性葡萄胎

侵蚀性葡萄胎又称恶性葡萄胎,其与良性葡萄胎不同之处为:良性葡萄胎的病变局限于子宫腔内,而侵蚀性葡萄胎的病变则已侵入肌层或转移至近处或远处器官,在肌层内甚至子宫外的葡萄组织继续发展。肌层葡萄组织可以穿破子宫壁,引起腹腔内大出血,也可侵入阔韧带内形成宫旁肿物。

3.1病理特点侵蚀性葡萄胎的病理特点为葡萄胎组织侵蚀子宫肌层或其他部位。

3.2临床表现

3.2.1阴道流血

3.2.2腹痛及腹部包块

3.2.3其他侵袭转移症状

3.3诊断葡萄胎后滋养细胞肿瘤诊断标准如下:(1)升高的血hCG水平呈平台(±10%)达4次(第1、7、14、21天),持续3周或更长。(2)血hCG水平连续上升(>10%)达3次(第1、7、14天)持续2周或更长。(3)血hCG水平持续异常达6个月或更长。(4)组织学诊断为侵蚀性葡萄胎或者绒癌。

诊断时需注意排除妊娠物残留和再次妊娠。

3.4鉴别诊断

3.4.1胎盘植入

3.4.2超常胎盘部位反应

3.4.3葡萄胎清宫不全

3.5治疗参考绒癌治疗方案。

3.6预后在发现有效化疗药物之前,侵蚀性葡萄胎的死亡率可达25%,自20世纪50年代后期证实大剂量甲氨蝶呤能有效治疗该肿瘤以及随后发现了一系列有效化疗药物之后,侵蚀性葡萄胎已基本无死亡病例发生。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有:年龄、发病潜伏期、血hCG滴度和临床期别及是否规范治疗等。

4绒癌

绒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滋养细胞肿瘤,其特点是滋养细胞失去了原来的绒毛或葡萄胎结构,散在地侵入子宫肌层,不仅造成局部严重破坏,并可转移至身体其他部位。绝大多数绒癌继发于正常或不正常的妊娠之后,称为“妊娠性绒癌”,主要发生于育龄妇女,是由妊娠滋养细胞恶变所致。

4.1病理特点为滋养细胞高度增生并大片侵犯子宫肌层和血管,伴有明显和广泛的出血坏死,常伴有远处转移。显微镜下见不到绒毛结构。

4.2临床表现

4.2.1前次妊娠史

4.2.2临床症状和体征

4.2.3妇科检查

4.3诊断要点(1)根据葡萄胎排空后或流产、足月分娩、异位妊娠后出现阴道流血和(或)转移灶及其相应症状和体征,应考虑GTN可能。(2)滋养细胞肿瘤可以没有组织学诊断,而仅根据临床作出诊断,hCG水平是临床诊断GTN的主要依据,影像学证据不是必要的。(3)当有组织获得时,应作组织学诊断。若在子宫肌层内或子宫外转移灶组织中见到绒毛或退化的绒毛阴影,则诊断为侵蚀性葡萄胎;若仅见成片滋养细胞浸润及坏死出血,未见绒毛结构,则诊断为绒癌。

非葡萄胎妊娠后滋养细胞肿瘤诊断标准为:(1)流产、足月产、异位妊娠终止后4周以上,血βhCG水平持续在高水平,或曾经一度下降后又上升,已排除妊娠物残留或排除再次妊娠。(2)组织学诊断为绒癌。

4.4临床分期及预后评分标准

4.4.1分期的沿革与标准

4.4.2预后评分系统

4.5治疗原则及方案治疗原则以化疗为主,辅以手术和放疗等其他治疗手段。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FIGO分期、年龄、对生育的要求和经济情况综合考虑,实施分层或个体化治疗。

4.5.1低危滋养细胞肿瘤的治疗

4.5.1.1化疗选择

4.5.1.2停止化疗指征

4.5.1.3随访

4.5.2高危滋养细胞肿瘤的治疗

4.5.2.1治疗原则

4.5.2.2化疗方案

4.5.2.3手术

4.5.2.3.1子宫切除术

4.5.2.3.2肺叶切除术

4.5.2.4放射治疗

4.5.2.4.1放疗指征

4.5.2.4.2放疗方法

4.5.2.5随访

4.5.3极高危滋养细胞肿瘤的治疗

4.5.3.1诊断

4.5.3.2治疗

4.5.4耐药和复发GTN的处理

4.5.4.1耐药和复发标准

4.5.4.2耐药和复发GTN治疗方案选择

4.5.4.2.1推荐的化疗方案

4.5.4.2.2手术治疗

5中间型滋养细胞肿瘤

5.1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指起源于胎盘种植部位的一种特殊类型的滋养细胞肿瘤,肿瘤几乎完全由中间型滋养细胞组成。临床罕见,多数不发生转移,预后良好。

5.1.1诊断要点

5.1.2分期

5.1.3治疗方案及原则

5.2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ETT起源于绒毛膜型中间型滋养细胞,可与绒癌或PSTT合并存在。ETT非常罕见,但育龄妇女多见,常继发于足月妊娠,临床表现与PSTT相似,约70%出现阴道流血,血hCG水平中度升高。手术是ETT主要的治疗手段,化疗不敏感,可直接选择EP-EMA等二线方案。滋养细胞肿瘤常用化疗方案见表3、4。

〔本资料由朱明恕主任医师根据《妊娠滋养细胞疾病诊断与治疗指南(第四版)》()编写〕

(本指南刊登于《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年第9期。如欲全面详尽了解,请看全文)

.9.13

赞赏

长按







































白癜风初期图片
北京中科白殿风医院怎样


转载请注明:http://www.yzhiyuan.com/qsxpttfl/2885.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