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吸铁石,无论你多强大,只要你离我近,就会被磁化
放射技师考试资料独家整理历年真题、考点分析、名师讲解、影像资讯。
执业技师资格考试在路上,放射技师之路,你我同行。
(全文共计字,预计阅读时间为12分钟)
导读:
打卡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大家的惰性心理,督促大家学习,养成坚持学习的好习惯。
DSA打卡:P
DSA的辐射防护:
1、防护的基本原则:
①实践的正当化;
②防护的最优化;
③个人剂量的限制。
2、DSA实践中的辐射照射:
血管造影时不仅要考虑患者所受的辐射,医护人员的辐射问题也不容忽视。
患者所受的辐射属于原发射线辐射,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即透视、试验曝光和系列曝光时。
医护人员所受的辐射属于散射线辐射,主要从散射体发出。
3、DSA实践中的辐射防护:
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和屏蔽防护。
DSA打卡:P-
DSA图像的灰度量化和图像转换:
图像灰度量化:
矩阵是该阵列由纵横排列的直线相互垂直相交而成,一般纵行线条数与横行线条数相等。像素是矩阵中被分割的小单元,每个像素必须产生三个二进制数字。表示像素的浓淡程度的数值有数十至数千级,以2的乘方数bit表示,目前DSA设备灰阶多为14bit,但CCD探测器仅为12bit。像素的大小由增强器的输入野及矩阵的大小所决定。输入野一定时,矩阵的大小与像素的大小成正比。
图像的转换:
模数转换(A/D):是将来自电视摄像机的视频信号数字化,扫描是将连续的物理量变成不连续的物理量。扫描中以高电压代表电视信号明亮的部分,低电压表示电视信号黑暗部分。若将高电压用二进制的1表示,低电压则是用二进制0表示。
如果图像强度从亮到暗的活动范围超过了电视摄像机的活动范围,即产生图像饱和,导致有用的信息损失。用铝滤过板可减少强度的活动范围,从而限制饱和状态伪影图像的产生。
数/模转换(D/A):数/模转换就是将电子计算机处理过的数字,通过数/摸转换器变成模拟图像在监视器上显示。在数字X线摄影中,用使用过滤反投影法。
MR打卡:P
特殊吸收率:
SAR值是组织中电磁能量吸收值或RF功率沉积值的度量,即单位质量生物组织中RF功率的吸收量,其单位为W/kg。
SAR值也可理解为每秒钟传递RF能量的多少,也是一种速率的概念。
SAR又有局部SAR(localSAR)和全身SAR(globalSAR或wholebodySAR)之分,它们分别对应局部组织和全身组织平均的射频功率吸收量。
在MR成像中,SAR的大小与质子共振频率(静磁场强度)、RF脉冲的类型和角度(90o或o)、重复时间和脉宽、线圈效率、成像组织容积、组织类型(电特性)、解剖结构等许多因素有关。
MRI检查中,组织吸收的RF电磁能大部分转换为热能释放出来,温度效应是RF场最主要的生物效应。
RF脉冲照射引起的实际组织温升还决定于照射时间、环境温度以及受检者自身的温度调节能力(表浅血流量、出汗率等)。
MR打卡:P
静磁场的生物效应:
1、温度效应:静磁场不影响人体温
2、磁流体动力学效应:(1)静态血磁效应:红细胞沉积(可忽略);(2)动态血磁效应:受检者心律不齐或心率降低等变化;(3)心电图改变:T波抬高
3、中枢神经系统效应:晕眩,恶心,头痛,口中异味
射频场的生物效应:
SAR是组织中电磁能量吸收值或RF能量沉积值,温度效应是射频场最重要的生物效应
组织尺寸大于波长,射频能量在表面被吸收
组织尺寸小于波长,穿透多,吸收减少
组织尺寸等于波长一半,吸收量最大
全身平均SAR≤0.4W/kg,每克组织的SAR空间峰值≤8.0W/kg
梯度场的生物效应:
1、感应电流与周围神经刺激效应
2、心血管效应:心律不齐,心室或心房纤颤
3、磁致光幻视:出现闪光感或色环
4、安全标准:最大梯度场变化率在6T/s以下
5、梯度噪声:超过85dB需采取听力保护,静音技术手段:梯度线圈真空隔绝腔技术、缓冲悬挂技术、噪音固体传导通路阻断技术、静音扫描序列技术,墙壁天花板使用吸音材料
FDA明确规定医疗用途射频电磁场安全标准为:
A、每克组织的SAR空间峰值≤5.0W/kg
B、每克组织的SAR空间峰值≤7.0W/kg
C、全身平均SAR≤0.3W/kg
D、全身平均SAR≤0.4W/kg
E、全身平均SAR≤0.5W/kg
来源:年MR技师上岗证真题
MR打卡:
1、在相位编码方向上缩小FOV可减少扫描时间,频率编码则不能,因此在做腹部、胸部横轴位扫描时,相位编码放在前后方向,但要避开运动伪影的前提下扫描肝脏必须把相位编码放在左右方向避免卷褶伪影。
2、预饱和技术中,饱和带越多抑制伪影效果越好但扫描时间增加;饱和带越窄越靠近兴趣区,抑制伪影越好。
3、门控技术包括心电门控,脉搏门控,呼吸门控。为了减少心脏对MRI信号干扰,常采集与心电轴一致的方法,即将3或者4个电极平行于心脏长轴。
CT打卡:
专用和临床研究型CT扫描仪
1、CT透视扫描仪:
a、临床应用:常规穿刺,囊肿的抽吸,疼痛治疗,关节腔造影,吞咽功能和活动关节的动态观察等。
b、特点:在第3代滑环式CT的基础上,采用连续扫描,快速图像重建和显示,实现实时CT扫描成像的目的,目前的CT透视机,每秒能获得5~8幅图像。
c、CT透视主要采用60°数据替代方法重建图像。当第1幅图像1.17秒显示后,以后每隔0.17秒显示一幅新的图像,为了加快显示速度图像的重建采用*矩阵。
d、操作:通常采用床下X线管设置和专用的X线滤过器,可减少患者皮肤射线剂量50%,同时,采用低毫安,短时间的措施减少辐射。
2、电子束CT扫描仪(EBCT):
a、应用:用于心脏类动态器官的高分辨率成像。
b、是基于电子束偏转技术产生的X线,扫描过程中没有扫描机架的机械运动,图像获得方式和非螺旋CT有本质区别。
c、组成:电子枪(产生kV的电子束),机架(孔径78cm,±25°的倾斜,电子束CT有三种扫描模式:连续扫描模式、触发扫描模式和容积扫描模式),探测器(由两个分立的环组成每一个环内有个探测器,其中半数(个)延伸到第2个探测器内),计算机系统(永久存储可选磁带或光盘),控制台键盘(显示图像,调节窗宽窗位)。
3、动态空间重建扫描仪(DSR):
是一种动态的容积扫描,不仅可以用于运动器官的成像,也可用于其他器官成像,目前重建扫描时间是10ms,最快可达30层/秒,纵向和横向分辨力为1mm。
4、移动式CT扫描仪:
主要由扫描架,检查床和控制台三部分组成,采用单相交流电源,孔径60cm,倾斜角度-25°~+30°,最大FOV是46cm,采用固体探测器,数量为个,测量通道为16个。
5、微型CT扫描仪:
a、标本型,主要用于实验室标本的扫描,机架不旋转,只有标本在一个固定的机架上旋转,扫描时间也较长。
b、活体型,适用于小动物的试验,扫描时间短一些,机架可以旋转。
共同特点:焦点较小,输出功率也较小,扫描野较小,空间分辨率较高,扫描时间相对较长,使用平板探测器。
6、双源CT扫描仪:
年西门子推出,双源CT的X线管仍采用电子束X线管,单个X线管的功率为80kW。常用部位的扫描速度为0.33s,最大扫描范围为cm。扫描机架孔径为78cm(通常为70cm),各向同性的空间分辨力0.4mm,使用高分辨力技术时可达到0.24mm。双源CT的X线管和探测器系统与64层CT相同,但两套采集系统同置于扫描机架内,两个球管之间相隔的距离为90°。一套扫描系统的FOV为50cm,另一套扫描系统主要用于中心视野扫描FOV为26cm。两套X线发生器系统由一个一体化的高压发生器控制,并可分别调节两套系统的kV和mAs。
双源CT的另一个性能特点是可利用两个X线管发射不同的能量(kV和80kV)。
意义:
a、对血管和骨骼进行直接减影;
b、可对某些组织如肿瘤组织进行特征性识别;
c、对人体的体液成分进行识别。
在双能成像时,对高能X线束使用锡滤过,使两个能谱分离度提高,可提高物质的检出效率。
CDFI打卡:(一天领一页,P-)
一、胎盘与脐带异常
1、前置胎盘:是晚孕出血的常见原因之一,无痛性阴道出血是前置胎盘主要症状,声像图特点:①超声是胎盘定位首选方法,检查时要适度充盈膀胱,如膀胱过度充盈压迫子宫下段可产生“前置胎盘”假象。②胎盘下缘与子宫内口关系:胎盘完全遮盖子宫内口为中央型前置胎盘(完全性前置胎盘);胎盘部分遮盖子宫内口为边缘性前置胎盘(部分性前置胎盘);胎盘最下缘与子宫内口的距离<2cm为低置胎盘。③后壁前置胎盘因胎头遮挡常显示不清,除经腹检查法外,可采用经会阴切面协助诊断。
2、胎盘早期剥离:胎盘出血分为胎盘后、胎盘边缘(绒毛膜下)与胎盘前出血。胎盘前出血少见,胎盘早剥主要病理变化系底蜕膜出血,形成血肿使胎盘与子宫分离,其主要症状是妊娠晚期腹痛与阴道出血。超声诊断早期剥离多为胎盘边缘出血。
3、脐带绕颈:正常脐带长30~70cm,超过70cm则为脐带过长。绕颈一周为U形,两周为W形,三周为锯齿形。脐带为两根脐动脉,一根脐静脉。
4、羊水异常:羊水表现为无回声区,清亮,晚期羊水内可出现颗粒状胎脂。羊水少,超声测值羊水最大深度小于或等于3cm,羊水指数小于或等于5cm。羊水多,超声测值羊水最大深度大于或等于8cm(轻度8~12cm,中度12~16cm,重度大于16cm),羊水指数大于或等于20cm。
二、滋养细胞疾病
1、葡萄胎:是滋养叶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又称良性葡萄胎,葡萄胎的形成是绒毛间质显著水肿及变性,血管消失,形成大小不等的葡萄样水泡,故又称为水泡状胎块,主要分为:完全性葡萄胎和部分性葡萄胎。声像图表现:①子宫增大超过妊娠周数。②子宫腔内充满大小不等无回声区,呈蜂窝状,又称落雪片状。③黄素囊肿,25~60%患者可伴发。
2、恶性葡萄胎与绒毛膜癌:恶性滋养叶疾病包括恶性葡萄胎与绒毛膜癌。声像图表现:①子宫增大。②多能发现一侧或双侧黄素囊肿。③早期就可发生远处转移,最常见转移部位是肺,其他有阴道、阔韧带、膀胱及脑部。彩色多普勒可见病灶处丰富血流,频谱呈低阻波形,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常用于发现宫旁侵犯病灶。
群打卡##9.2#上岗证#
群打卡##9.3#上岗证#
群打卡##9.4#上岗证#
群打卡##9.5#上岗证#
群打卡##9.6#上岗证#
群打卡##9.7#上岗证#
群打卡##9.8#上岗证#
群打卡##9.9#上岗证#
群打卡##9.10#上岗证#
距离年上岗证考试还剩36天。
初审
蓝小明
终审
刘谷一一
为您提供第一手的考试教材,第一手的考试资讯,第一手的考试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