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产后出血是指阴道流血量在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超过
A、ml
B、ml
C、ml
D、ml
E、ml
2、胎盘早剥的主要病理变化是
A、底蜕膜出血
B、真蜕膜出血
C、包蜕膜出血
D、胎盘边缘血窦破裂出血
E、以上都不是
3、胎心变化中与胎儿窘迫无关的是
A、胎心率次/分
B、胎心率次/分
C、胎心早期减速
D、胎心晚期减速
E、胎心变异减速
4、子宫内膜癌最多见的病理类型是
A、腺角化癌
B、腺癌
C、透明细胞癌
D、鳞腺癌
E、鳞癌
5、分泌雌激素的卵巢恶性肿瘤是
A、未成熟型畸胎瘤
B、浆液性囊腺癌
C、子宫内膜样癌
D、颗粒细胞瘤
E、原发性绒癌
6、属于良性卵巢肿瘤的是
A、内胚窦瘤
B、库肯勃瘤
C、颗粒细胞瘤
D、无性细胞瘤
E、卵泡膜细胞瘤
7、对放射治疗最敏感的卵巢恶性肿瘤是
A、未成熟型畸胎瘤
B、浆液性囊腺癌
C、颗粒细胞瘤
D、无性细胞瘤
E、粘液性囊腺癌
8、诊断侵蚀性葡萄胎的可靠依据是
A、葡萄胎清宫后6周HCG仍阳性
B、葡萄胎清宫后1年出现阴道转移症状
C、葡萄胎清宫后5个月肺部出现转移灶
D、葡萄胎清宫后6月仍未出现典型双相体温
E、葡萄胎清宫后1年出现脑部转移症状
9、由于卵巢功能衰竭引起卵巢性闭经,体内垂体卵泡刺激素水平应是
A、增高
B、降低
C、波动很大
D、持续下降
E、测不出
10、关于短效口服避孕药作用机制,不正确的是
A、抑制排卵
B、改变宫颈粘液性状
C、影响精子获能
D、抑制子宫内膜增殖变化
E、使子宫内膜分泌不良
参考答案
1、参考答案:C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失血量超过ml,是分娩晚期严重并发症,故选项C正确。
2、参考答案:A
底蜕膜是与囊胚极滋养层接触的子宫肌层之间的蜕膜,以后发育成胎盘的母体部分,胎盘早剥主要的病理变化是底蜕膜出血,形成血肿,使胎盘从附着处分离,故选项A正确。
3、参考答案:C
胎心率变化:胎心率是了解胎儿是否正常的一个重要标志:
①胎心率〉次/分尤其是〉次/分,为胎儿缺氧的初期表现(孕妇心率不快的情况下;
②胎心率〈次/分,尤其是〈次/分为胎儿危险征;
③出现胎心晚期减速、变异减速或(和)基线缺乏变异,均表示胎儿窘迫胎心率异常时需详细检查原因。胎心改变不能只凭一次听诊而确定,应多次检查并改变体位为侧卧位后再持续检查数分钟
4、参考答案:B
子宫内膜癌有多种细胞类型,较常见的有内膜样腺癌、腺癌伴鳞状上皮分化,特殊类型包括浆液性腺癌、透明细胞癌等,故选项B正确。
5、参考答案:D
颗粒细胞瘤能分泌雌激素,故有女性化作用,青春期前患者可出现假性性早熟,生育年龄患者出现月经紊乱,绝经后则有不规则阴道流血,常合并子宫内膜增生症,甚至发生腺癌,其他选项的肿瘤均不分泌雌激素,故选项D正确。
6、参考答案:E
卵泡膜细胞瘤为良性肿瘤,恶性卵泡膜细胞瘤少见,其预后较一般卵巢癌为佳,故选项E正确。内胚窦瘤又名卵黄囊瘤,较罕见,恶性度高,生长迅速,易早期转移,预后差,选项A不正确。库肯勃瘤是一种特殊的转移性腺癌,原发部位为胃肠道,预后较差,选项B不正确。颗粒细胞瘤为低度恶性肿瘤,预后良好,选项C不正确。无性细胞瘤为中等恶性的实性肿瘤,约占卵巢恶性肿瘤的5%,选项D不正确。
7、参考答案:D
无性细胞瘤为中等恶性的实性肿瘤,好发于青春期及生育期妇女,对放射治疗最敏感,颗粒细胞瘤中度敏感,故选项D正确,选项C不正确。未成熟畸胎瘤,浆液性囊腺癌,粘液性囊腺癌通常手术治疗,选项A、B、E不正确。
8、参考答案:C
侵蚀性葡萄胎指葡萄胎组织侵入子宫肌层引起组织破坏,或并发子宫外转移,侵蚀性葡萄胎继发于葡萄胎之后,葡萄胎排空后一年以上发病者一般临床诊断为绒癌,半年内多诊断为侵蚀性葡萄胎,故选项C正确,选项B、E不正确。在正常情况下葡萄胎排空后,血HCG水平稳定下降,首次将至正常的平均时间约为9周,最长不超过14周,选项A不正确。
9、参考答案:A
卵巢性闭经,闭经的原因在卵巢,卵巢分泌的性激素水平低下,子宫内膜不发生周期性变化而导致闭经。卵巢性激素对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和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具有反馈作用,卵巢性闭经是卵巢分泌的性激素减少,正反馈作用增强,刺激垂体卵泡刺激素水平增高,故选项A正确。
10、参考答案:C
1.抑制排卵
2.孕激素使宫颈黏液量减少,黏稠度增加,不利于精子穿透。单孕激素制剂改变宫颈黏液作用可能为主要的避孕机制。
3.避孕药抑制子宫内膜增殖变化,使子宫内膜与胚胎发育不同步,不适于受精卵着床。
临床助理医师考试每日一练1、男性患者56岁,有急性心肌梗死病史,经治疗好转后,停药月余,昨夜突发剧咳而憋醒,不能平卧,咳粉红色泡沫样痰,烦躁不安,心率次/分,血压21.3~12.6kPa,两肺有小水泡音。诊断为急性左心衰竭,心源性哮喘,问用哪组药物治疗最适宜:
A、氢氯噻嗪+地高辛
B、吗啡+毒毛花苷K
C、氢氯噻嗪+硝普钠
D、氢氯噻嗪+卡托普利
E、氢氯噻嗪+氨茶碱
2、吗啡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是:
A、镇痛,镇静,催眠,呼吸抑制,止吐
B、镇痛,镇静,镇咳,缩瞳,致吐
C、镇痛,镇静,镇咳,呼吸兴奋
D、镇痛,镇静,止吐,呼吸抑制
E、镇痛,镇静,扩瞳,呼吸抑制
3、吗啡镇痛作用机制是:
A、阻断脑室,导水管周围灰质的阿片受体
B、激动脑室,导水管周围灰质的阿片受体
C、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降低对致痛物质的敏感性
D、阻断大脑边缘系统的阿片受体
E、激动中脑盖前核的阿片受体
4、阿片受体阻滞剂是:
A.喷他佐辛
B.罗通定
C.曲马多
D.芬太尼
E.纳洛酮
5、镇痛作用最强的是:
A.喷他佐辛
B.罗通定
C.曲马多
D.芬太尼
E.纳洛酮
6、控制疟疾临床症状的首选药物是
A、奎宁
B、氯喹
C、伯氨喹
D、青蒿素
E、乙胺嘧啶
7、可引起水杨酸反应的药物是:
A、阿司匹林
B、非那西丁
C、保泰松
D、醋氨酚
E、羟基保泰松
8、哪一项不是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
A、胃粘膜糜烂及出血
B、出血时间延长
C、溶血性贫血
D、诱发哮喘
E、血管神经性水肿
9、不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是:
A、阿司匹林
B、对乙酰氨基酚
C、羟基保泰松
D、吲哚美辛
E、舒林酸
10、解热镇痛作用强而抗炎作用很弱的药物是:
A、吲哚美辛
B、吡罗昔康
C、布洛芬
D、双氯芬酸
E、对乙酰氨基酚
参考答案
1、B
控制疟疾临床症状首选的药物是氯喹,能杀灭红细胞内期的裂殖体,作用快、效力强、作用持久。也可用奎宁,但作用较弱,维持时间短,易复发。青蒿素治疗间日疟、恶性疟可迅速控制症状,复发率高。伯氨喹用于根治间日疟和三日疟。乙胺嘧啶为较好的病因性预防药。
氯喹用于治疗恶性疟、间日疟及三日疟。也可用于治疗肠外阿米巴病、结缔组织病、光敏感性疾病(如日晒红斑)等。主要用于治疗疟疾急性发作,控制疟疾症状。还可用于治疗肝阿米巴病、华支睾吸虫病、肺吸虫病、结缔组织病等。另可用于治疗光敏性疾患,如日晒红斑症。
2、A
水杨酸反应乙酰水杨酸剂量过大(5g/日)时,可出现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耳鸣、视、听力减退,总称为水杨酸反应,是水杨酸类中毒的表现。严重者可出现过度呼吸、酸碱平衡失调,甚至精神错乱。严重中毒者应立即停药,静脉滴入碳酸氢钠溶液以碱化尿液,加速水杨酸盐自尿排泄。
常用的解热镇痛抗炎药按化学结构可分为水杨酸类、苯胺类、吡唑酮类及其他有机酸等四类。乙酰水杨酸又称阿司匹林。
3、C
阿司匹林的副作用不会导致溶血性贫血,所以选C
阿司匹林作用于浆细胞,产生lgE,附着于肥大细胞,使之脱颗粒,释放组胺、缓激肽、5-羟色胺、慢反应物质等生物活性物质,引起小血管及毛细血管扩张及通透性增加,使组织迅速肿胀。即产生血管神经性水肿
4、B
对乙酰氨基酚抗炎抗风湿的作用较弱,仅在超过镇痛剂量时才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原因未明。所以临床不用作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所以选B而不是其他选项。
5、E
对乙酰氨基酚与阿斯匹林和布洛芬等常见的止痛药不同,不含有抗炎成分,所以不是所谓的“非甾体抗炎药(NSAID)”。按常规计量服用对乙酰氨基酚不会刺激胃粘膜或引起肾脏或胎儿动脉导管血液疾病。主要用于退热和镇痛,无明显的抗炎作用。
6、B
吲哚美辛为吲哚衍生物,有抗炎、解热、止痛作用,能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酶的活性,阻断了花生四烯酸(前列腺素的前体)这一酶作用阶段,使之不能合成前列腺素。吲哚美辛为最强的PG合成酶抑制药之一。
7、B
本题选B。
患者为急性心梗后1月余后出现急性左心衰。
吗啡是治疗急性肺水肿极为有效的药物。
1、抑制中枢性交感神经而反射性降低外周静脉和小动脉张力,减轻心脏前后负荷。
2、降低呼吸中枢兴奋性,使呼吸频率减慢,呼吸深度变小,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改善通气功能。
3、中枢性镇静作用可减轻病人烦躁不安而减低耗氧。
急性心肌梗死避免在发病24小时内应用强心苷。患者为急性心梗后1月余且没有合并快速房颤,故可用强心苷
8、B
本题选B
吗啡除抑制呼吸中枢及兴奋延髓的呕吐中枢外,其他一些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有:在治疗剂量下可诱发一时性黑蒙、嗜睡、注意力分散、思维力减弱、表情淡漠、活动能力和视力减退,以及昏睡。有些病例可能出现烦躁不安,表现为惊恐和畏惧。由于吗啡对动眼神经核的兴奋作用,可使瞳孔变小,这有助于吗啡中毒和麻醉药瘾的鉴别诊断。有报告口服吗啡缓释片剂后可发生妄想及幻想,特别是老年人可发生不安、呕吐及定向力障碍,此时不需要停药而是减量。
9、B
10、E
乡村全科助理医师每日一练1.循行手上肢内侧前缘的经脉是
A.手太阴肺经
B.手少阴心经
C.手厥阴心包经
D.手阳明大肠经
E.手太阳小肠经
2.不属于普通感冒特征的是
A.恶寒发热
B.呈流行性
C.头身疼痛
D.鼻塞流涕
E.喷嚏频作
3.不属于胁痛瘀血阻络证特点的是
A.胁肋刺痛
B.胸闷腹胀
C.入夜痛甚
D.痛有定处
E.舌质紫暗
4.不寐心肾不交证的治法是
A.疏肝泻火
B.补益心脾
C.滋阴降火
D.益气镇惊
E.安神定志
5.疖病好发的部位是
A.颈部、前臂内侧
B.颜面部、下肢外侧
C.头颈部、上肢外侧
D.前胸、腹部、足部
E.项后发际、背部、臀部
6.关于月经先后无定期的描述错误的是
A.经乱
B.月经愆期
C.月经周期紊乱
D.经水先后无定期
E.月经提前或延后3天
7.推拿疗法以清补脾土,清大肠,清小肠,退六腑为原则。治疗小儿泄泻的适应证是
A.风寒泄泻
B.风热泄泻
C.湿热泄泻
D.伤食泄泻
E.脾虚泄泻
8.关于针刺注意事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小儿囟门可针刺
B.自发性出血不止的患者,可以针刺
C.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的部位可以针刺
D.妇女怀孕3个月者可以针刺小腹部的穴位
E.胸、胁、腰、背处腧穴,不宜直刺、深刺
9.中成药与西药合用时,建议采取的方法是
A.先用西药,再用中成药
B.先用中成药,再用西药
C.中成药与西药同时使用
D.中成药与西药间隔使用
E.中成药与西药随意使用
10.不属于儿童用药注意事项的是
A.尽量缩短用药疗程
B.避免滥用滋补类药物
C.应根据体重或年龄计算用药剂量和给药途径
D.禁止使用含有兴奋剂成分的药物
E.尽量避免使用含有毒性较大成分的中成药
1.A
十二经脉在四肢部的分布规律是:上肢分布的是手三阴经、手三阳经,下肢分布的是足三阴经、足三阳经。阴经行于内侧面,阳经行于外侧面。上肢内侧为手太阴肺经在前,手厥阴心包经在中,手少阴心经在后,上肢外侧为手阳明大肠经在前,手少阳三焦经在中,手太阳小肠经在后。下肢内侧,内踝尖上八寸以下为足厥阴肝经在前,足太阴脾经在中,足少阴肾经在后,内踝尖上八寸以上则足太阴脾经在前,足厥阴肝经在中,足少阴肾经在后。下肢外侧为足阳明胃经在前,足少阳胆经在中,足太阳膀胱经在后。
2.B
感冒是感受触冒风邪,邪犯卫表而导致的常见外感疾病,临床表现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为其特征。
3.B
胁痛辨证论治:瘀血阻络:胁肋刺痛,痛有定处,痛处拒按,入夜尤甚。
4.C
心肾不交:心烦不寐,头晕目眩,耳鸣,腰酸梦遗,五心烦热。舌红,脉细数。治法:滋阴降火,交通心肾。常用中成药:天王补心丹。
5.E
疖病好发于项后发际、背部、臀部,患消渴病、习惯性便秘或营养不良者易患。
6.E
月经先后无定期又称“经水先后无定期”“月经愆期”“经乱”等,是指月经周期时或提前时或延后7天以上,连续3个周期以上者,称为“月经先后无定期”,本病以月经周期紊乱为特征。
7.C
小儿泄泻适宜治疗技术推拿疗法
湿热泻:清补脾土,清大肠,清小肠,退六腑。
风寒泻:揉外劳宫,推三关,摩腹,揉龟尾。
伤食泻:推板门,清大肠,补脾土,摩腹,逆运外八卦。
脾虚泻:推三关,补脾土,补大肠,摩腹,推上七节骨,捏脊。
8.E
妇女怀孕3个月以内者,不宜针刺小腹部的腧穴,小儿囟门未闭时,头项部的腧穴不宜针刺,常有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针刺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或肿瘤的部位,不宜针刺,对胸、胁、腰、背脏腑所居之处的腧穴,不宜直刺、深刺。肝、脾肿大、心脏扩大、肺气肿患者更应注意。
9.D
一般应尽量避免配伍使用,若必须合用,建议间隔使用,同时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避免发生不良反应。
10.D
儿童应根据体重或年龄计算用药剂量和给药途径,避免滥用滋补类药物和注射液,尽量避免使用含有毒性较大成分的中成药,尽量缩短儿童用药疗程,及时减量或停药。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