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病史
患者2年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颈部疼痛,可向肩部及双上肢放射,医院诊断为“颈椎病”。一周前患者再次出现颈部疼痛,医院治疗后,患者出现头晕、全身出汗、乏力症状,头晕呈持续性,伴恶心呕吐,医院查血常规,白细胞17.7*10^9/L,中性比例84.2%,淋巴10.9%,血小板56*10^9/L。
血常规
由于有甲减病史,年8月25日入住内分泌科,查血常规,结果如下:
IPU
可以看到单核23.6%,中性39.3%,淋巴8.0%,散点图异常,查看IPU:
WPC
可以看到白细胞散点图异常,单核增加,有核红细胞增加,未成熟粒细胞增加,原始细胞/异常淋巴细胞报警,触发设置的WPCReflex规则及推片规则。
DI-60
可以看到在WPC通道上方出现了红色散点,并且报AbnLymhpo的报警。在WPC通道里面异常淋巴细胞的报警往往提示淋系血液性疾病,此时在我们脑海中就敲响警钟,赶紧查看DI60上推片结果
骨髓涂片
可见异常淋巴细胞,有核红细胞,通知主治医生,建议转血液科治疗。此时病人刚好来月经,血流不止,病情凶险,由于呈有葡萄胎史,临床请妇科会诊,但没查出明显诱因。我们的形态学给临床指明了明确的方向,为病人的抢救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第三天入住血液科复查血常规WBC升高+,骨髓涂片检查如下:
流式及病理
结合血涂片和骨髓涂片,见异常细胞,中等偏大,核仁明显,胞质嗜碱性,有空泡,涂抹细胞易见。结合病史,病人年轻且脾及多处淋巴结肿大,怀疑Burkitt,紧接着查看流式及病理诊断:
染色体
根据我国流式的专家共识,此病人属于5-10+大B细胞淋巴瘤,主要为BL及DLBCL;
骨髓涂片
虽然t(8;14)主要见于BL,但也可见于DLBCL;
诊断
最后病理诊断DLBCL(GCB)型。
注:BL:伯基特淋巴瘤;DLBCL: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H:双打击。
Burkitt和DLBCL的鉴别诊断首先是形态,这个形态不仅是涂片,还有病理。比如典型的星空现象,Ki67接近%,BCL-6+等为此病例不符合典型的BL的地方。
案例总结:
1、XN血球仪可以做到0.7%异常细胞检出,在平时遇到仪器报警时需引起重视。
2、可以巧妙设置Reflex规则,合理利用WPC通道,帮助我们鉴别异常细胞类型。
3、建立符合自己科室的推片镜检规则,让异常细胞无处可逃。
4、临检组是血液疾病筛查的第一道门槛,不可放过任何蛛丝马迹,早发现早治疗才能提高病人的存活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