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胎是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一种,古书上曾记载为产子六百的鬼胎。
疑题
集锦
1
这种鬼胎到底是什么?
2
是女方的错还是男方的错?
3
有哪些症状?
4
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早在公元前我国即有某妇产子六百的记录,
当时称之为“奇胎”和“水泡状怪胎”等。
直到18世纪末,
人们才知道这种最初表现的确和正常怀孕一样的
“鬼胎”是由滋养细胞不规则增生、
绒毛间质水肿形成的。
什么是滋养细胞?
(上下滑动查看详情)
我们知道,卵子受精后,受精卵就沿着输卵管向宫腔移动,同时也开始了细胞分裂,逐渐形成胚胎。
胚胎的外层细胞可以从母体吸收营养以供胚胎生长,所以叫“滋养层”,滋养层的细胞就是原始的滋养细胞。
滋养细胞生长的很快,会在胚胎表面形成许多绒毛样的突起,将来发展形成胎盘。每个绒毛突起周围是滋养细胞,中间叫作间质。由滋养细胞和间质发生变化形成的疾病,就称为滋养细胞疾病。
常见的滋养细胞疾病分为3种: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和绒癌。
葡萄胎属于良性滋养细胞疾病,
是胚胎外层的滋养细胞发生变性,
绒毛水肿而形成串串水泡状物,
看上去就像一串串葡萄(称为葡萄胎),
病变局限于宫腔内。
葡萄胎发生的原因并不十分清楚,
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种族因素:
我国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葡萄胎平均发生率为1:,壮族和蒙古族妇女的葡萄胎发生率高于汉族妇女。
2.营养因素:
有研究表明,饮食中胡萝卜素及动物脂肪的缺乏也会导致葡萄胎的发生率增加。
3.内分泌失调:
有研究表明,怀孕早期切除卵巢,可使胎盘产生水泡样变,因而认为雌激素不足可能是诱发葡萄胎的因素之一。
4.高龄孕妇:
年龄大于35岁时,妊娠后葡萄胎的发生率将成倍增加;超过40岁时,发生率为普通人群的7倍,这可能与卵子老化后的异常受精或不易自然淘汰有关。
5.遗传因素:
正常妊娠细胞遗传学检查均为46条染色体(即二倍体),其中23条来自父亲,23条来自母亲。而葡萄胎细胞遗传学检查结果却发现,完全性葡萄胎虽绝大部分为46条染色体,但均来自父亲,无母源成分;部分性葡萄胎则均表现为69条染色体,其中46条来自父亲,23条来源于母亲。这也就说明,过多的父源成分,促使了胎盘绒毛的异常增生而导致葡萄胎的发生。这也就是所谓的“空卵受精”和“双精子受精”,所以妇女怀葡萄胎还真和男人有关。
随着妊娠的进展,
典型者常常有以下表现:
1.阴道出血:
葡萄胎患者常于停经1~2个月(晚的可至2~3个月)开始出现反复性阴道流血。开始时量不多,容易被误诊为先兆流产而予保胎治疗,直至葡萄胎自行排出前,常可发生大量出血,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2.妊娠呕吐及妊娠高血压疾病:
葡萄胎患者由于滋养细胞过程增生而产生大量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因此呕吐反应常重于正常妊娠。少数病人除妊娠呕吐外,还可出现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等妊娠高血压疾病症状,甚至发生抽搐、昏迷和心力衰竭。
3.子宫增长速度较快:
由于葡萄胎的迅速增长以及宫腔内出血,子宫体积多增长较快。多数患者检查时可发现子宫大于实际停经月份。
4.卵巢黄素化囊肿:
葡萄胎患者体内由于有大量绒毛膜促腺激素的刺激,双侧或一侧卵巢往往呈多房性囊肿改变。黄素化囊肿往往在葡萄胎排出后更易检查到。葡萄胎排出后,一般黄素化囊肿也随之逐渐缩小,一般需1~3个月,有的甚至要6个月才会自然消失,但对卵巢功能无影响。
少数葡萄胎患者有咯血(痰中带血丝)的症状,而胸片检查并无转移发生,葡萄胎排出后咳血多自然消失。
滋养细胞疾病绝大多数继发于妊娠之后,
所以典型的葡萄胎诊断并不困难。
但在葡萄胎早期或不典型时,
就需要与先兆流产相鉴别。
为明确诊断,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检查方法:
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测定:
这种激素来源于胎盘绒毛,正常妊娠妇女的血尿中均可查到,但葡萄胎的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含量通常明显高于正常妊娠妇女;
②B超检查:
B超扫描时宫腔内见不到胎体及胎盘,只见于子宫内如雪花纷飞样特殊图像,根据这种图像即可作出诊断。
葡萄胎虽然是良性滋养细胞疾病,但一旦诊断确定,需要立即清除,通常通过吸宫术来清除。葡萄胎清除后,应严密随诊血HCG的下降及阴道出血情况。
推荐阅读:
“大姨妈”被“逼死”了,你却....
注意!妇科检查很重要...
-
ID:fzmyi-hospital
院址:赣东大道号
(市教育局斜对面九江银行旁)
(温馨提示:本文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临床诊断治疗的依据;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