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化县妇幼保健院产科医师郝艳清
1.什么是妊娠期高血压
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症),即以往所说的妊娠中毒症、先兆子痫等,是孕妇特有的病症,多数发生在妊娠20周与产后两周,约占所有孕妇的5%。其中一部分还伴有蛋白尿或水肿出现,称之为妊娠高血压综合症。
二、妊娠期高血压的病因
与遗传因素、免疫因素,胎盘缺血、氧化应激等因素有关。
三、妊娠期高血压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血压升高,收缩压≥17.3kPa(mmHg),舒张压12.0kPa(90mmHg)或较孕前增加4/2kPa(30/15mmHg)即可诊断为妊娠期高血压。并伴有水肿、蛋白尿、头痛、头晕,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等症状。四、妊娠期高血压的危害?
严重影响母婴健康,是导致孕产妇、胎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五、怀第一胎时高血压,
第二胎还会高血压吗?
答案不是肯定的。如果怀第一胎时患过高血压,为了避免二胎再次患高血压,建议您孕前一定要做好孕前健康检查进行评估后再怀孕,发现是否存在自身免疫疾病或者慢性高血压,并做好病情的评估和治疗,并坚持规律产检,注意监测,合理调整饮食,保持愉快心情,及时发现异常及时处理,绝大多数能避免发生严重的妊高症。
六、高危人群有哪些呢?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易患人群如下,这些人群的孕期保健尤其重要,一定要按医生的要求做好孕期检查,以保证孕妈妈和胎儿的平安。
1、小于20岁的年轻初产妇及高龄初产妇;
2、体型矮胖者;
3、患有原发性高血压、慢性肾炎、糖尿病合并妊娠者;
4、双胎、羊水过多及葡萄胎的孕妇,发病率亦较高;
5、营养不良,特别是伴有严重贫血者;
6、冬季与初春寒冷季节和气压升高的条件下,易于发病;
7、有家族史,如孕妇的母亲有妊高征病史者,孕妇发病的可能性较高。
七、具有高危因素的孕妈妈应该怎么做?
孕妇要定期做好产检,在孕早期1-2周要做一次,测血压是筛查妊娠高血压疾病最直接的手段,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干预。减少胎儿宫内窘迫、胎盘早剥的发生。产检时要进行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和产科彩超检查,同时要详细询问孕妇的既往病史,包括慢性肾脏病史、高血压病史和肾炎病史。产检时需要进行血脂检查、甲状腺功能检查和凝血功能检查,以便及早发现妊娠高血压疾病。
八、饮食调理
孕妇要远离酒和辛辣食品,酒精或过于辛辣的食品会对宝宝造成刺激,抑制宝宝生长发育,因此孕妇要避免食用强刺激性的食物。
多吃新鲜水果、蔬菜,还可以多吃一些高蛋白、高钙质的食物。饮食要保证充足的营养,但准妈妈选择的食物应该低脂肪、低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常吃润肠食物,患有妊娠高血压的孕妇可以多吃一些粗纤维的食物,这样有利于预防便秘。孕妇由于身体原因,可能不方便运动,极易造成排便困难,因此要多吃粗纤维食物,以此来避免便秘。
九、妊娠期高血压的预防
1、定期做产前保健,注意每次测量体重和血压,化验尿常规,检查有无尿蛋白;
2、控制孕期体重的增长速度,整个孕期体重增长12.5千克左右,体态偏瘦者可增加15千克左右,体态偏胖者只能增加5-10千克;
3、注意孕妇的营养均衡,常规补充钙剂,保证蛋白类食物(牛奶、瘦肉和蛋类)的摄取,补充微量元素尤其是维生素E、维生素C、铁剂和钙剂;
4、注意孕期保健,28周以后建议每天中午左侧卧位休息30分钟左右,以利于回心血量增加,减轻下肢水肿。
5、加强健康教育,多参加孕妇学校课堂学习,使孕妇掌握基本的孕期保健和科学育儿知识,自觉重视和做好产前检查。
6、孕妇要劳逸结合、合理饮食和休息。
十、注意事项
遵医嘱定期产检,产检间隔不超过2周。
规律服用降压药,定时监测血压。
如有需要,遵医嘱应用抗凝药物。
自数胎动,若出现胎动减少,需立即随诊。
(正常胎动计数标准为:每12小时大于10次。一般要求孕妇每日数胎动3次,每次1小时,正常胎动至少每小时达到3次或以上。每动一次计数一下,有时会有一连串的胎动,那么就算作一次,隔开5-6分钟再动算另一次)。
END
●隆化县妇幼保健院多措并举促进公共卫生项目的实施●隆化县妇幼保健院“服务百姓健康行动”大型免费义诊活动●隆化县妇幼保健院—健康从娃娃抓起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隆化县妇幼保健院—创城宣传知识●隆化县妇幼保健院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解读—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底部“写留言”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